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语综合教程第八册第五课随笔架桥

(2010-08-07 08:21:17)
标签:

水上勉

综合日语

随笔

分类: 日语综合教程第八册

日语综合教程第八册第五课  随笔


翻译:王志镐


架桥

——水上勉

关于作者:水上勉,日本小说家。生于福井县。父亲是穷木匠。 8岁时被送到相国寺当徒弟。几年后逃出寺院,靠半工半读上完中学,后肄业于立命馆大学。他从事过送报、卖药、编辑等三十几种职业,熟悉日本下层社会的生活。长篇小说《雾和影》 (1959) 《饥饿海峡》 1962)等反映了在尔虞我诈的社会里被迫走上犯罪道路的人们的心理。 《红花的故事》 (1969)塑造了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手工业者的形象。短篇小说《棺材》 (1966)通过次郎作夫妇的惨死,对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略战争给本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提出了控诉。

课文解释:

1.       千里丘:大阪府吹田市北部的一个地区,1970年大阪世博会在此举行。

2.       精进川:名古屋市热田区驿马街周边的河流,大正15年被填没。

3.       越前岬:福冈县西部,日本海中突出的海岬。

4.       石狩川:北海道中部向西流,注入石狩湾的河流,全长365公里。

课文正文:

小时候,妈妈经常将我领到山沟深处,让我坐在与蓑衣差不多大的一小块水田的田埂上,自己在弯下腰浸没胸口的水田里插秧。这条山沟十分阴暗,一天仅有三个小时左右的阳光,是村里极其贫困的山沟,而我家就住在山沟的入口处。

山沟里也有旱地,妈妈在这里种了芋头和萝卜。到这里的路上,有一条深深的小河。河上虽然架了木桥,可是每当发大水就被冲走,所以妈妈经常重新筑桥。由于这个山沟只有我们一家种地,不能请村里的人来修工事。而身为神社木匠的爸爸,那一天必定从哪个地方赶回来,并从山里伐来两棵圆木,架在狭窄的小河上,在那上面并排铺设栗木棍棒,再在上面盖上泥土,还让我们兄弟几个在上面踩踏,就成了一座很牢固的红土桥。过了一年左右,土桥变得破旧不堪,旁边长出草丛,草底下露出并列的栗木棍子的白色切口,看上去就像神社房檐下的椽子。这座桥又变旧了,栗木腐朽了,桥的内部长满了香菌。妈妈将香菌采来,给我们做成盒饭的菜肴。母亲为了那座通向谷地的土桥,它关系到我们一家的收获,一生中不知筑了多少次桥。若狭地区是台风经过最多的地方,我估计妈妈也许筑了有十来次桥吧。不管哪一次筑的桥,都是在圆木的切口上堆满了土,成为长满了香菌的土桥。

我九岁离开了妈妈,去京都的寺院做了小和尚。每当我想起故乡,眼前就会浮现出妈妈筑的土桥。如今它仍然浮现在我的脑海。旅途之中,当我乘火车经过相似的山谷,我就一定会想起那座土桥。啊,日本这个国家,怎么有如此多相似的高山和峡谷呢?在青森,在四国,在九州,那里的山谷在我看来都有我在的山谷相似。在那每一处山谷,如果往深处走,都有小桥架在那里吧?我常常那么以为。

为了一点点的收获,妈妈却尽心架设土桥。那是为了获得我们一家的主食,也就是说,是维系着我们一家生命的桥。那么,为什么那桥是如此粗糙,又是如此美丽呢?
如今,不用说看到村上华岳和富冈铁斋的画,就是见了乡村画师画的山水画,在那上面看到画着露出圆木切口的杂草丛生的土桥,我就不禁泪流满面。

热田的精进川上架着一座古桥,名叫截断桥。那上面有一颗刻着如下文字的青铜拟宝珠,其铭文如下:

天正十八年二月一十八日  送年满十八之子掘尾金助  赴小田原之阵  此后再无相见之日  悲痛之余现造此桥也  愿你化作落泪洒于母身即身成佛  戒名逸岩世俊  从今往后世世代代  见此文字者即请念佛  卅三年忌之供养也

 

这座桥,是在小田园之阵跟随丰臣秀吉出阵而死去的掘尾金助的母亲,为了祭奠儿子三十三周年忌日架设的。如今此桥尚残存于世,为了人们的工商之道而施惠于民。我为此桥而哭泣,还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读者不会认为我过于多愁善感了吧?

以诚实之心架设的桥是美丽的。特别是这段截断桥的铭文,作为日本人,不会不感到肝肠寸断吧?

我在文章开头写了这件事,是因为据预测,科学文明已进展到了登月旅行的程度。日本道路上架设的桥梁都是水泥的,看看东名高速或者其他高速公路上的桥梁就会明白,那是非常巨大的桥梁,是为了那些业余时间忙于驾车出行的人们跨越道路、铁道、河川、山谷而建造的。水泥桥梁,也是集许多劳工之力量而造成的。虽说是某某组的承包工程,其实,这些工程都是来自青森和秋田的年轻人利用农闲时节出外打工,用他们那沾满泥的手造成的。想到这些,我们就会觉得,虽然在现代文明架设的桥梁里面长不出香菌,可是劳工们的悲惨故事却说也说不完。这还可以使人联想到在千里丘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的魔鬼住宅和石油联合企业等建筑物。在世博会开幕式的前一天,为工程中死去的二十多人举行了安抚亡灵的祭祀。他们的遗族都有着一张与我妈妈那样的面孔列席了祭祀,并嚎啕大哭,我在电视里看了,也不免落泪。

我在越前岬看见一棵奇妙的树。那是露出在波涛中的岩石上盘踞着的一棵树。因为距离遥远,不知道是棵什么树。但看上去结满了果实,候鸟在那里密密麻麻地从天而降。在岩石上生长着的树,是比人类还美的生物。那是鸟儿排出的粪便中夹杂的种子落了下来,粘在了岩石上,而敷在那颗种子上的海藻、各种小动物又为那树芽而死去,变成了土。其尸体化作了树芽的营养,让它生长在岩石的裂缝里,终于在十多年之后,像甜瓜的表皮一样,用它的根盘踞在那块岩石上。对树来说,岩石就是营养。将这块岩石除去,树就会死去。这棵树生长在北海之涯波涛汹涌的岩石上,它成长着,还将自己的根让给子孙们。鸟儿前来拜访,叼走了它的花和果实,那样子让人想到生死轮回的神秘。我的心深深被这棵树打动。

如今在日本家庭里,还有多少人还会毫不逊色于那棵无名之树,那棵生长在被波涛冲刷的岩石上,精心守护着那个“家”?

有一年冬天,我在故乡的田埂上走着,偶尔见到一块巨大的石头。它滚落在地里,我想将它移到旁边,就把它翘起来。让我吃惊的是,石头底下满是活生生的虫子。有蚯蚓,有蝶蛾的幼虫,还有不知名的格外黑的蚂蚁似的虫子。那些虫子,它们一个也不吵架,在石头底下等待着春天的到来,多么招人疼爱。我将那块石头照原样放了回去。

我还见过一块石头,那是在北海道的神居古潭。在石狩川拐弯的地方,满目怪石嶙峋,在那岸边,一棵树抱石而长。那一定同样也是被鸟儿从何处叼来的种子,落在了石头与石头之间,虽然在此发了芽,可是为了生长下去,必须露出在被太阳照耀着的石头上面,在这棵树万无一失地成长期间,它一直拥抱着毫无营养的大石头。它盘踞在石头上的每一寸地方,张开了巨大的根系。

这棵树的心,鸟的心,石头的心,告诉了我们日本人生存哲学的深奥。我对空谈理论深恶痛绝。只不过写下了我所看见的,感受到的东西。只是有一个道理,我还是想说说。

年轻人也好,现代人也好,或者是前卫派的人们也好,他们装得若有其事,其实毫无思想。也就是说,他们迷失了方向。就像买了一个广角照相机,为了尽收情报,过于张开自己的眼睛,于是不知道该向前看还是向后看,没有将焦距对准前面的东西。思想,写作田的心,写作看树的心。我想这是中国人的伟大。其实也没有什么,如果说田的心,看树的心是意识形态的话,我的母亲也好,生活在热田的精进川的那位天正时代的母亲也好,她们才是真正的思想家。

谈论明天是很容易的事情,可是我们必须明白,我们连明天是晴还是雨还说不清呢。科学连台风都阻止不了,如果那样,我们所生活着的世界,不成了怪石嶙峋的吗?在遥远过去天正时代的那位母亲,为儿子三十三周年忌而架桥的女人之心,我们的国民真应该去仔细领会。精神的断绝。对应仁之乱以后持续的国人厮杀和家庭崩溃,我们应引起反思,就像古人在那风雅的乱石成堆的山谷里架起桥梁那样,我们一定要架起我们自己的桥梁。

好吧,既然到处都在哀叹家家户户的精神断绝,那么架桥不就是生存的意义吗?

射向明天的箭矢,今天就是它的箭头。今天我们所明白的,除了我们直到昨天为止的失败历程,还有什么呢?

写了一些玄妙的事情,故乡的山谷里的木桥又到了长满香菌的季节了。坐上火车去看它,是我生存意义之中小小的一部分。我为今天的小孩们没有这样母亲架设的桥梁而感到无比悲哀。

(摘自《关于生的随想》197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