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蟹守明治 |
分类: 日本报刊杂志摘译 |
虽然贫困,乐而思进
当前社会,贫富两极分化显著,一部分人因家庭原因或本人身体,性格等诸多因素下岗失业,陷入了贫困状态,其中也包括一些知识分子。常言道:“人穷志不短。”知识分子尤其应该吸取古今中外读书人不以贫穷为理由而自我否定,甚至甘于堕落的境地。
古代鲁国有个叫原宪的,住的是四面环壁的房子,茅草盖的屋顶,用破瓮挡一挡权作窗户。下雨时,屋顶漏水,地上潮湿,他却端坐着弹琴唱歌。一天,孔子的弟子子贡赶着连巷子也容不下的壮马拉着的豪华马车来看他,原宪戴着楮树皮帽,拄着藜茎手杖应声来开门。无耐身上的衣帽鞋子都不是名牌货,“正冠而缨绝,振襟则肘见,纳履则踵决。”那情景要有多狼狈就有多狼狈。子贡嘲笑道:“嘿,老兄有毛病啊?”原宪不卑不亢,仰着头回答:“我听说这样的话,没钱叫作贫,学到的知识却不能照着去做叫作病。我贫,不是病。至于迎合世俗行事,亲近小人并与他们为伍,把读书求学当作做官的途径,把教书育人看作自己得利的工具,不讲仁义,讲究车马的装饰,追求衣服的华丽,我不忍心这样做。”子贡听后迟疑不前,面有愧色,不辞而去。
有些知识分子,一生做了很多有益于人民的事,但因种种原因而未得到人们的承认,直到他们去世后,人们才发现他们所做的工作的价值。近来在〈日本经济新闻〉报上刊登的连载故事中读到一位老人的感人事迹,很可以引起我们的反思。
明治三十一年(1898),在佐贺的偏僻地区隐居的一位老人悄然去世,他就是今泉蟹守。此人于明治十八年被佐贺新闻界选为“县内十五杰”中的“歌人今泉蟹守”,被提高到其他歌人之上。可是因为传记资料缺乏具体的事迹,他的故事几乎没有被传下来。
蟹守毕生最大的事业是编篡〈类题白缝集〉,全集有二十三册。编篡实际上用了将近三十年,涉及歌大约8300首,歌人1020人。佐贺歌坛由于有了这部著作,很多歌至今还在流传,据说都很好。
蟹守的父亲是一位名叫今泉英绳的武士,是个有点行为不端,因故被废嗣的浪人。但他十二岁时成了伊东家的养子,连诸侯藩主都能亲眼见到。藩主选拔香烧武士,少年时代的他被顺利地送了去。在这事情过去之后,他回到本家,以后一生过着潜心歌道的生活。据说有一段时期,藩内一位名叫东高木村的成了当地寺子屋的师傅,那时蟹守变得相当贫困,偶尔相遇,见到了他的生活状况,当时咏了所谓的〈穷困百首〉。在这之后,在竹柏園佐佐木信的奖赏下,他的名字在中央歌坛上也为人所知了。遗憾的是〈穷困百首〉现已失佚,一部也没有传下来。
明治以后,就一时的仕途而言,他一会儿被调到县内寺社,一会儿成了学校老师,到了六十岁退职以后,他就专心埋头于歌和著作中。他本人的歌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有点“落后于时代”,被近代和歌的滔滔流水远远地抛在后面,这是不争的事实。
“枕上惊闻钟声响,卧床家中心安详。
人虽贫困乐思进,世上日短须远望。”
这是蟹守晚年最后的歌。虽然陈旧,但不愧为一首心胸开阔,乐观而教人上进的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