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曹保印:《直击中国教育底线》再版自序:底线渐低,警钟重响

(2010-12-27 02:35:58)
标签:

曹保印

教育

图书

再版

直击

中国

底线

再版自序:底线渐低,警钟重响

 

曹保印

曹保印:《直击中国教育底线》再版自序:底线渐低,警钟重响

(《直击中国教育底线》2004年第1版封面)

2004年8月,《直击中国教育底线:39个错位与缺失的教育问题》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当年即被读者评选为“全国十大最受教师欢迎图书”之一。

随后的6年多里,山东、江苏、浙江、上海、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吉林、湖南、江西、广东等全国多个省份的中小学,不断将其列入“教师阅读推荐书目”。其中,山东省威海市新教育实验区、江苏省铜山县、浙江省舟山市、宁波市江东区等多个地方,更将其列入“全市(县、区)教师阅读推荐书目”。

在这些“教师阅读推荐书目”中,我的《直击中国教育底线》和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钱穆的《教育与文化》、卢梭的《爱弥尔》、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陶行知的《陶行知教育文集》、朱永新的《我的教育理想》等教育名著并列。在有的学校,如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庄市中心学校、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东方红小学,即便推荐书目只开列了8本书、10本书,《直击中国教育底线》也名列其中。

我当然不会因此认为,自己的这本书和这些教育名著有同等重要的价值,自己可以和这些教育大师比肩。我和我的这本书份量究竟有多重,我心里很明白。事实上,和这些人类教育星空的明星相比,我只是一颗小小的流星,虽然也曾在这个星空里划过一道亮光,但星空下的大地上,却未必会留下这块小小的陨石。尽管,无论职业如何变化,从一线教师到教育专业报刊的记者、专栏作家,再到主流时政媒体的评论员、观察员,我始终都在关注着中国教育,关注着中国教育如何才能破茧化蝶,振翼而飞,也不断推出新的教育著作,如2010年刚被选入“新浪中国好书榜”的《陪孩子看电影吧》等。

不过,对《直击中国教育底线》在出版当年即被评为“全国十大最受教师欢迎图书”,连续6年被读者自发列入“教师阅读推荐书目”,我还是非常高兴。这说明,它的价值得到了中国教师们的认可,而之所以如此,一个最大的原因,可能在于它第一次公开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教育真相,第一次深刻反省了最受百姓关注的教育问题,第一次让读者全景式地看到了中国教育的底线。也就是说,深深吸引了读者的,可能并非它传达的教育理念,而是它披露教育真相的胆识。

然而,令我同时也应该是令读者倍感痛楚的是,6年前我在书中披露的中国教育的底线,不但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提升,反而日渐其低,突破底线的教育案例,在6年前还只是“星星之火”,现在竟然已经有了“燎原”之势。以校园暴力和校园性问题为例,仅从被公开发布的网络视频、新闻报道来看,它们从前只是在部分学校发生,现在已经是普遍现象,而且程度都有所加深。

正因如此,我认真修订了本书,将初版的“39个错位与缺失的教育问题”,增补为“50个错位与缺失的教育问题”,并做了新的装帧设计。其目的,是继续在大家的耳边,敲响教育的警钟,期待能在不久的将来,使书中暴露的问题得到不同程度的解决。在这增补的11个问题中,“对话朱永新”是一个特例,它所展示的新教育的梦想和现实,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我之于中国教育的梦想与现实。这11个问题,是我于2004年离开《教育时报》、加入《新京报》之后,对教育的继续观察与思考,它们曾先后发表于《新京报》、《凤凰周刊》等媒体。

和初版相比,第二版《直击中国教育底线》不仅内容更加丰富,装帧设计更加严谨精美,除了“对话朱永新”,六个章节所涉及的其他49个具体问题,也都以“直击”为关键词,统一了标题制作,明晰了问题核心,突出了内容提要,以方便读者的阅读和思考。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虽然名为“直击”,但并非书中出现的所有的人和事,都是我亲身经历、目击、采访的,其中一部分只是我对问题本身的“直视”。而我之所以将“对话朱永新”作为全书的最后一节,一是为了向这位新教育实验的倡导者致敬,他曾多次为我的著作写序,勉励我努力探求教育的真谛;二是为了告诉读者,我们中国的教育并非没有光明的未来,就看我们面对眼前的一系列问题,该怎样做出实质性的行动。

行动,代表着希望,代表着未来。行动,更代表着决心,代表着勇气。6年前,我出版了这本书,披露了中国教育的部分真相;6年后,我修订了这本书,不仅是为了继续披露中国教育的真相,更是为了和读者朋友们一道,在不断敲响的警钟声里,通过实际行动,为中国的教育创造美好希望,赢取光明未来。

2010年12月27日于北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