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曹保印与一位读者关于读书的通信

(2010-10-03 00:40:47)
标签:

读书

通信

思考

读者

精神

历程

大学生

教育

功利

曹保印

文化

曹保印按:10月1日,收到一位读者的来信(见下),我做了一个简短的回复。由于考虑到我们的通信,有着一定的社会公共价值,并且可能会对朋友们有所启示,所以,将我们的通信发表在这里。同时因为未征得这位读者同意发表来信,所以,此处隐去其姓名,请朋友们理解。正如我信中所说,很高兴遇到热爱读书和独立思考的读者。

 

曹保印与一位读者关于读书的通信

 曹保印与一位读者关于读书的通信

曹先生:

您好!

    这本书出版时,我还在读高中三年级。我们的那个小城市是绝对买不到这本书的。最可怜的是我们哪里报纸也少得可怜。有一天我看到了《南方周末》,给我带来了快乐、欣喜。我在学习之外,开阔了脑子。

    一口气读完先生编的书。心中很激动,被这些学人感动。在我看来36人,有一半可以被称为知识分子。当然,在我看来知识分子的定义有两点是重要的:一、是个异见分子、像高贵的牛虻;二、有知识,特别是具有理性。这全是我幼稚的意见。

    书籍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看到他们如痴的读书,我真是惭愧。我在农村读了小学、中学。课外书就是辅导资料。爸爸是个小学教师,我从他的柜子里找到的都是他读书时用的教材。关于文学、历史、哲学、政治方面的书一本也没有。直到高中我才遇见真正的作品。从那时我才获得阅读的冲动。

    到大学我才开始有意义的阅读。不过这里已经,没有了文革后80年代的启蒙风气了。有的是关于成功学的流。大家喜欢成功人士,特别是商界名流。传记成为热流。小说是一直保持不温不火状态的。哲学简直被打入冷宫。若是捧着一本柏拉图、海德格尔的书,被人看见了多半会说:厉害,有深度。最后侧目而走。我也有这种不爱深究的毛病,怕深奥抽象的理论。可悲的时代,读书风气在这几年不好。我忙着考研。同学忙着考教师、公务员。做学问被看作是出力不讨好的。

    我们这一代就是毛寿龙先生笔下的真实——没完没了的考试。想读书,可是坐不住的。36人的自述,让我羞愧的面对自己。不过我一直在努力改变自己,多看书。重要的是要与中国的变革结合起来。追求宪政民主的路还长着呢。我不可忘记“五四”那代人的精神。

    贫乏的过去,20岁的时候我才开始阅读。我自卑。但与我个人来说,多读书无疑有助于我找到自己。

    谢谢曹先生编的书!!四年才写信,想必地址已不再了罢。

        此致

          敬礼

                                                                                                  读者某某某 

                                    2010、10、1    

     

某某某读者:

    过节好!非常高兴收到你的来信,你喜欢《精神历程》这本书,更让我感到高兴。20岁开始阅读,一点儿也不晚。你在20岁时有了阅读和思考的自觉,更值得祝贺。越是在很多人不爱读书的年代坚持阅读和思考,越能够有更多更大的收获。书中的36位学人,不少人也曾生活在这样一个类似的年代,只不过,那个时候不是不爱读,而是不能读或者想读但读不到。所以,他们的精神历程故事,也正可以给今天的年轻人以宝贵的启示。

    的确,如你所说,现在的教育非常功利化,导致很多大学生陷在其中难以自拔。这是中国教育的悲哀,也是很多大学生缺乏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的悲哀。尽管,功利化教育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如果片面功利化,却会使一个人丧失持久的自我发展与成长能力。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也同样如此。所以,过于追求功利化的教育,是短视的。在这方面,你已经有了自觉,也一直在努力改变自己,我为你加油!

    读书不但有助于我们找到自己,也有助于我们找到世界的可爱与荒谬之处。所以,读书可以拯救我们,也可以拯救我们生活的土地。很高兴你热爱读书,很高兴中国多了一个热爱读书的年轻人。我愿和你一道,和更多的大学生朋友一道,和更多的年轻人一道,读更多的书。

    祝福你,为你加油!未来的某一天,为你喝彩!

      曹保印

2010年10月2日于北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