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牛的苦与爱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0-09/04/content_143982.htm?div=-1
新京报
2010年9月4日
□书评人沈睿

《快跑,妈妈牛》曹保印著
《快跑,妈妈牛!》是作家曹保印新写作的一本少年文学小说,这本书的读者应该是八岁到十一二岁的孩子,在中国少年文学出版物中,专给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写的书不多见。这本小说是一部关于自由精神的赞歌,关于不自由毋宁死的精神的赞歌。这样的主题,在中国少年文学里,也不多见。
这是关于一头牛的故事,一头妈妈牛,她居住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里,与家里的兄弟俩钢蛋、铁蛋亲如母子。她自己生过好几条小牛,刚刚生下小牛一个月后,一个夜晚她被村里一个好吃懒做的人偷走,卖到屠宰场去。在屠宰场里,她意识到这是自己生死的最后时刻,或者不顾一切地逃跑,或者等死。她选择了前者,跟屠宰场的老板,跟一路上围追堵截的人们,展开了一场如好莱坞大片一般的激战,一路上的围追堵截激动人心。
与这个故事平行的,是钢蛋、铁蛋哥俩的故事。这两个十二三岁的农民孩子,懂事、爱学习、爱劳动。可是不巧,这两个孩子都得了病。治疗这两个孩子的病的费用,昂贵得让他们贫穷的家庭负担不起。父亲不得不靠卖血来给孩子们治病。可是钱仍然不够。小兄弟俩决定抓阄,让命运决定谁能得到治疗。通过这两个孩子的故事,这部小说描绘的是一个更广阔的画面:当今中国的现实生活和生活在最底层的农民生活的悲哀。
这样两个故事交叉在一起,曹保印在这本书里写的,既是一头牛为自由而斗争的故事,又是现实中爱和生活艰难的故事。两个主题,一个是教育孩子爱动物,理解动物,爱比我们艰难的人和孩子,同情这个世界;另一个则以妈妈牛为榜样,培养孩子的自由精神,不自由毋宁死的反抗和斗争精神。这两种精神,孩子们都需要培养。中国大多数的儿童少年文学作品,受五四以来介绍的西方少年儿童文学影响,偏重于爱的教育,对自由精神的教育强调得不多。
曹保印这本书突出妈妈牛的抗争精神,是作品中惟一坚强有力量抗争的人物。我想这本书其实不仅仅是写给孩子的,曹保印通过这本书,在对我们这个时代说话。他希望孩子们能听到他的声音,他希望孩子们从小就对社会不公有意识,他希望孩子们有公平公正的概念,并通过妈妈牛表达了对争取自己权利的人的赞美。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www.bjnews.com.cn)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