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并评:13岁留守孩子无故死亡 遗书称请善待我小猫

(2010-09-14 17:51:34)
标签:

农村

留守

儿童

命运

现实

关注

快跑

杂谈

曹保印按:看了下面的这则新闻,我一时无言。随后,在与好朋友杨继兄的聊天中,他说,现在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命运的文学力作太少,几乎没有。我完全同意他的这种感觉。事实上,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巨大的弱势群体,但是,我们却少有作家和艺术家关注他们。此前,虽然也有此类的小说作品出版,也曾有电影作品问世,但是,总体来讲,都不能让人产生震撼的感觉,也没有因此而引起全社会的沉痛反省。这是令人遗憾的。关于这个群体,我已经思考了若干年,搜集了大量的素材,但是,却也是困于找不到好的创作突破点。这则新闻冲击了我的心灵,这样的一个13岁孩子,在结束自己的生命时,还在想着小猫小鱼的生命,交待亲人们好好照顾它们。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他的精神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的社会注意到了吗?希望在不久地将来,我能倾全部的精力,为这个孩子再写另外一本《快跑,妈妈牛!》。 让孩子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快跑,而不是在追寻死亡的道路上快跑。与此同时,我们的社会也需要快跑,快跑着拯救这些孩子,关心这些孩子,呵护这些孩子。这是在呵护我们国家与民族的未来。严峻的现实,已经不允许我们慢跑了,更不用说是散步!

 

13岁留守孩子无故死亡遗书称请善待我小猫(图)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0年09月14日 15:00
关注百姓关爱生活  中国宁波网新闻热线:13777110707

http://www.cnnb.com.cn/pic/0/01/66/16/1661619_717625.jpg遗书称请善待我小猫" />

孩子走了,留下没有做完的暑假作业

  老师说:孩子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因为缺乏父母的督促,老是没有完成作业

  家长说:父母不应该过早和孩子分开。我们长期在外打工,给孩子的关爱和鼓励太少了

  专家说:全社会应共同关爱留守学生,加强心理疏导,让他们感受到阳光的温暖、雨露的滋润

  “爸爸妈妈,我对不起你们。我作这个决定不是很明(智),但是没有办法……”这是巴中市巴州区三星乡13岁男孩刘敏写给远在宁波市务工的爸爸妈妈的遗书。家人看到这封遗书时,这名留守儿童已离奇死亡了2天。

  很懂事,但性格内向、孤僻,和家里小猫很亲近。当从邻居的口中了解到孩子的孤独生活时,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后悔不已:我们给予孩子的鼓励和爱心太少了!

  无故缺席:

  5年级学生离奇死在山坡上

  9月3日,是巴中市巴州区梁永小学开学上课的日子。但家住巴州区三星乡9村6组的5年级学生刘敏自从9月1日来校报名后,就再也没有到校。

  9月3日上午11时,巴州区三星乡9村6组一村民郑军到公路后山的一处水井看水时,竟惊奇地发现山坡上平躺着一名小男孩。“这名娃娃穿得很整洁,但早已没气了。”郑军称,他发现娃娃是家住公路边的刘敏。

  巴州区公安分局三星派出所闻讯后,立即赶赴现场。经过尸检和调查走访,警方认为男孩死于1日,没有服毒。“经过法医初步检验,这个娃娃已排除他杀。目前,很难确定其具体死因。”昨日,三星派出所所长喻敏称,警方认为孩子的死亡不属于刑事案件。

  家中留遗书:

  “善待小猫,养大黄鳝和小鱼”

  刘敏的父亲刘大龙9月3日从宁波赶回家后,从箱子中一个装手机的盒子里发现了孩子的一封遗书:“爸爸妈妈,我对不起你们,我作这个决定不是很明(智),但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我楼上缸里有一条小鱼和一条黄鳝,希望把它们养大。还有一只小猫,好好善待小猫。”

  看到遗书后,刘大龙才发现,家里多了一只小猫,他又跑到3楼顶楼,果真在水缸里看到一只小鱼和一条黄鳝。

  昨日,记者在刘家的墙壁上看到用黄色粉笔歪歪扭扭写成的一行字“爸爸妈妈,请你们好好对待小猫。”

  “遗书和墙壁上的粉笔字笔迹一样,都是刘敏写的。”刘大龙说。

  邻居讲述:

  孤僻的孩子最爱家里的小猫

  刘敏住在公路边一栋3层砖混小楼房里,这个占地面积达150多平方米的漂亮楼房常年只住着3口人:13岁的刘敏以及他79岁的爷爷婆婆。身患重病的爷爷不能说话,躺在床上已多年了。刘敏的父亲刘大龙从15岁就外出打工,刘敏的母亲和哥哥也从2003年起就到宁波务工。夫妻俩每年只能一个人在春节期间轮流回家看望孩子和老人。每次回家,待的最长时间不超过1个月。

  “这个娃娃很懂事,只是性格太内向、太孤僻了。”居住在刘大龙隔壁的张晓燕回忆,“刘敏今年抱回了一只灰色的小猫。我经常看到他和猫说话,亲热得很。晚上睡觉,都是把小猫放在手腕上的。”张晓燕称,这个孩子平时说话太少,与小猫说的话远远多于与邻居和婆婆说的话。

  父亲后悔:

  给孩子的关爱和鼓励太少了

  39岁的刘大龙小学毕业后就外出打工。2008年,夫妇俩倾尽积蓄,花费13万元在当地率先修起一栋楼房。

  刘大龙说,儿子最后一次和他通话的时间是8月30日。“那晚上7点多,我问他作业做完了没有。他说做完了,问他需要啥子不,他说不需要,表现得非常正常。”

  儿子出事后,刘大龙向刘敏的班主任老师了解刘敏的学习生活情况,得到的答案是:“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因缺乏父母督促,刘敏老是没有完成作业。”在老师的提醒下,刘大龙回到卧室找到了孩子的作业本,发现刘敏只完成了少部分作业。“他说作业做好了的,哪做好嘛?看到空白的暑假作业,我的心都碎了。”刘大龙悲咽道,父母是不应该和孩子过早分开的。他们长期在外打工,给孩子的关爱和鼓励太少了。

  专家访谈

  巴中25万“留守学生”

  心理健康问题亟待关注

  来自共青团巴中市委的最新数据表明:截至2009年底,巴中外出务工人员达120万人,如此庞大的“劳务大军”产生了25万名留守学生。

  “这25万名留守学生是一组惊人的数据,他们分布在全市各个中小学校园里。”共青团巴中市委相关负责人称,现在面临一个最需要关注的问题,如何让“留守学生”的心理更健康。

  省特级教师王光金说,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留守学生”已衣食无忧,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他们的心理健康。“90%以上的留守学生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已愈来愈严重。”王光金忧心忡忡地说,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而缺乏父母的监护和关爱是主要原因。据他调查,90%以上的留守学生都是隔代或者托付亲戚抚养。对这些代管人来说,孩子吃饱穿暖就行,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

  “关心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共青团巴中市委原书记周书生呼吁全社会共同关爱留守学生,对留守学生加强心理疏导,让他们打开心灵的窗户,与其他孩子一样感受到阳光的温暖、雨露的滋润。

  巴中市精神病防治院心理咨询师罗思光介绍说,性格孤僻是刘敏这样的留守学生的一种共性,这属于心理疾病。这中间包括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罗思光认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一个和谐、完整、幸福家庭的支持与呵护,家长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之下,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哪怕只是父母一个电话,都能给孩子莫大的鼓励。同时,作为留守学生,应该正确审视自己的人生,要正确看待、理解父母的行为。

  (应当事人要求,文中人名系化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