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勇:像曹保印一样做父亲——读《陪孩子看电影吧》

标签:
高明勇曹保印出版电影儿童观影家庭教育图书文化评论书评 |
像曹保印一样做父亲
——读《陪孩子看电影吧》
高明勇
曹保印是一位焦灼的“父亲”,焦虑感时常在谈笑风生中不经意流出。
作为女儿曹天健的父亲,他会焦虑于女儿厌食挑食,任性发脾气,模仿同学说粗话……哪怕一点坏习惯他都异常敏感,尽管天健只是刚进幼儿园。毕竟现在的“问题儿童”太多了,也太让人纠结了。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作为长期关注教育、儿童等问题的评论员,他念念不忘的是一个个经媒体报道出来的“问题儿童”,以及由此构成的“儿童问题”。
因此,在他的新作《陪孩子看电影吧——一位父亲和教育专家的观影手记》(东方出版社,2010年4月第一版)中,他坦言所谓“问题儿童”,反映出来的其实都只是“儿童问题”,而如何针对这些问题,寻找符合人性的答案,正是父母、教师需要努力去做的。
我相信,这是曹保印作为“父亲”的又一次有益尝试。
事实上,近年来曹保印一直在努力尝试。数年前,他出版了《千万别教坏孩子》,历数中国儿童教育问题;三年前,他出版了长篇小说《草根儿》,看着“农民工子女”如何成长;两年前,他出版了《月子:一位父亲的札记》,看着自己的女儿如何成长;一年前,他出版了公益画册《风雨彩虹:5·12地震灾区儿童绘画集》,看着地震灾区儿童如何成长。
这些著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作为旁观者去“看”,去观察,去思考,去写作。
从这部《陪孩子看电影吧》开始,这是一个转型,就是从“看着你成长”,到“陪着你成长”。变化的是观察的视角,不变的是对教育的诚挚情怀。“看着你成长”,更多的是关注与批判,“陪着你成长”更过的是行动与互动。
因此,在“为女儿寻找更好的教育方式方法”的动力下,他“完全以儿童为中心来判断电影价值”,全面介绍了20部世界经典儿童电影,而这些电影涉及了人类所有最美好的价值与情感,如《夏洛的网》《放牛班的春天》《玩具总动员》《别惹蚂蚁》等。
保印说,在看这些电影的时候,女儿就在他身边,一起看。他希望女儿和所有的读者能成为“爱家、爱生命、爱朋友、爱追梦、爱青春”的人。
因此,陪孩子成长,这应该是一个工程。比如陪孩子看电影,陪孩子读好书,陪孩子写日记,陪孩子参观博物馆,等。当然,电影对孩子的诱惑和影响可能是最大的。形式可以丰富多样,前提只有一个,你要腾出时间、抽出精力,去“陪”。
唯如此,才会消除父母与孩子的隔阂,填平年龄的代沟,避免成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
上个世纪初,鲁迅提出了“今天我们怎样做父母”的命题,近百年来,这一叩问时断时续,相关问题却依然严重,比如经常见诸媒体的自杀率、自残率、自虐率不断上涨就是明证。
曹保印的新书《陪孩子看电影吧》,是他对这一叩问做出的一个回答。
从“公民”的角度看,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更多的是朋友关系,伙伴关系。这样来“陪”的话,意义自然不言而喻。
因此,从深处说,保印是将女儿以及千千万万的“孩子”当作“公民”来培养,他有意将这种“回答”作为公民精神的启蒙读本来写。
我们都会为自己的孩子“焦灼”,但我们更需要为“焦灼”寻找答案。《陪孩子看电影吧》就是这答案之一。
高明勇,新京报时事评论编辑、评论员。
曹保印著 《陪孩子看电影吧》
东方出版社,2010年4月第1版
定价:3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