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周天:“抓阄选房”与“豆子选举”
(2010-01-01 23:11:57)
标签:
抓阄选房选举豆子公开公正经济适用房杂谈 |
“抓阄选房”与“豆子选举”
周天(学者)
在选房这种家庭大事上,不相信电脑摇号,却钟情于最原始的“抓阄抽签”,北京南苑棚户区改造首批签约搬家的61户居民的选择,很是耐人寻味。
为什么不相信电脑摇号?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怕电脑里有猫儿腻,影响选房的公正性。相应的,大多数居民对“抓阄”方式比较认可,也正是看中了它的公正性。所以,不论是抓到1号的,还是抓到61号的,大家对抓号的结果都没有异议,一个个都乐乐呵呵的。
报道中说,相关负责人解释称,对电脑摇号不认可的,很多是老人。老人不了解电脑,因而不认可,这符合老人的心理与行为习惯,很正常。然而,从以往的新闻报道看,对电脑摇号不相信的,却又并非只是老人,而是绝大多数被摇号者。曾多次出现的经适房连号事件,如武汉经适房六连号造假案,更是强化了公众对电脑摇号的不信任心理。
在这种社会背景与社会心理下,包括这61户选房的居民在内,公众都更愿意相信“看得见的公正”,而对“看不见的公正”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与怀疑。在这里,“看得到的公正”,实际上指的是公正的实现过程,而不是最终结果。也就是说,与结果的公正相比,公众更重视过程的公正,而公正度的高低,又往往和透明度密切相关。
既然如此,在选房等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上,相关部门就不妨更多地了解民情、尊重民意,变公众被摇号式的被动选择,为公众自己抓阄抽签式的主动选择,让公众切实“看得见公正”。当然,既然电脑可以被猫腻,抓阄也同样可以被猫腻,那就是在制作阄时做手脚、下黑手,一旦如此,即便亲手抓阄,也未必真能确保公正的实现。
怎么办?完全透明,彻底公开。以抓阄为例,从做阄到检查箱子,从往箱子里放阄到公开统计阄数,都由利益相关者亲自操作,包括作阄者、检查者、监督者等,都从利益相关者中产生。这种做法,和“豆子选举”是一个道理。所谓“豆子选举”,就是每个选举人一颗豆子,选谁不选谁,以向大家都看得见的碗里放豆子为准,豆子多者当选。
“抓阄选房”与“豆子选举”,都是最朴素简单的程式,看起来“落后”,却体现着“公开公正”的精髓。这也提醒我们,在事涉公正的问题上,重要的不是技术先进与否,而是过程是否公开透明。事实上,只要做到了完全透明,彻底公开,任何猫腻都会被暴露于阳光之下。毕竟,阳光才是最好的防腐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