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曹保印:今天你和儿童对话了吗

(2009-07-28 03:21:13)
标签:

儿童

阅读

提问

教育

科学家

曹保印

出版

农民工

教师

父母

育儿

今天你和儿童对话了吗

 

曹保印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上,谁是最优秀、最神奇、最无穷尽的天才提问者?儿童。除了儿童,还有谁的提问,能让整个世界为之一新?对儿童来说,十万个为什么太少,百万个为什么也只是开始——如果成年人能为儿童提供一个个美妙的答案,或者将儿童引向自行寻找美妙答案的道路,比如真心欣赏儿童的提问。

 

我们有这样的科学家吗

 

哲学家周国平说:“对提问权利的坚持,对真理的热爱和永不枯竭的求知欲,有了这些东西,孩子们就能够成长为拥有内在富有和尊严的真正的人。”周国平极其热爱儿童,这是他能写出震撼人心的《妞妞》一书的关键。而这句话,正是他为《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一书写的推荐语。

不错,提问是儿童的权利,而且是天赋人权。在以儿童为中心的当代西方知识界,越来越多的人小心翼翼地精心呵护儿童的提问权。为什么布丁是软的,石头是硬的?我们为什么必须上学?我为什么会生病?天空为什么是蓝的?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什么是政治?……这一连串的问题,是不是会让你头疼?

头疼?哪里会!针对这些问题,诺贝尔奖获得者们回答得美妙极了,也生动活泼极了。比如,在回答“天空为什么是蓝色”时,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马里奥·乔斯·莫利纳在娓娓动听地详细解释完之后,又特别提醒孩子们:“它那独特的颜色就是生命的颜色。”

这些诺贝尔奖获得者以与儿童对话为荣,可我们又有多少科学家这样做过?很多年前,还有一位名叫高士其的老人,但今天呢?

 

我们有这样的大学吗

 

你相信世界上有专为儿童解答各种各样问题的大学吗?我原来不信,现在信。真有这样的大学,那就是儿童大学。世界上第一所儿童大学,由德国蒂宾根大学创办,这里荟集了全世界最著名的科学家,专门用浅显幽默的语言,对儿童提出的一个个“天真的问题”,给予权威但又妙趣横生的回答。

《世界顶尖科学家答儿童问I》就是儿童大学系列丛书之一,它和《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一样美好,却又多了一分可爱。如果说,《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是睿智的老顽童爷爷谈天说地,那么,《世界顶尖科学家答儿童问I》就是富有亲和力的鞠萍姐姐绘声绘色地讲故事。你听——

为什么男孩喜欢打架而女孩争吵不休?为什么蝙蝠用耳朵看东西?为什么数学家不会计算?为什么骑士修建城堡?为什么我们要讲故事?嘿!除了故事讲得美妙,那200多幅令人忍俊不禁的插图,更是好看好玩得紧!要知道,它们可是出于德国“书籍插图无冕之王”克劳斯·恩西卡特之手。

这本书是儿童大学系列丛书的第一本,2007年出版。可两年后的今天,丛书依然只有一册。我们连儿童大学的丛书都如此难产,真是怪事、伤心事。

 

我们有这样的教育吗

 

“凡是从工作上带来的,绝不是龌龊的东西,不管它是石灰,是油漆或是尘埃,绝不龌龊。劳动不会生出龌龊来,见了劳动着的人,绝不应该说‘啊!龌龊啊’,应该说‘他身上有着劳动的痕迹’。”读它时,我的眼睛湿润了,我眼前是生活在社会的底层,顽强拼搏却又时常被侮辱与损害的农民工的身影。

然而,这段话出自1886年诞生的《爱的教育》一书,作者是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在书中,它是被作为“父亲”的一封信,写给一位小学四年级学生安利柯的。类似这样的信,书中还有很多,除了父亲写的,还有母亲和姐姐写的,每一封都有着浓浓的爱的味道与营养,令人无数次春暖心头,一如捧读家书。

这无疑是另一种形式的与儿童对话,一种关于爱的心灵对话。儿童是上天派往人间的使者,和儿童的对话,因而就是与天使沟通、交流。读《爱的教育》时,我常常会走神,目光慢慢游离出书本,悲哀莫名地检点中国基础教育中爱的教育缺失。只是,今天还有多少人,特别是父母和教师,会对照阅读它?

劳动的痕迹绝不龌龊。这话,我们说给当代中国儿童听了吗?在转型期的今日中国,我们有自己的《爱的教育》吗?至少,懂得尊重弱者,敬畏劳动。

 

不得不承认,对儿童的提问,中国成年人所能给出的答案,特别是美妙的、饱含爱的味道与营养的答案,总是太少;很多成年人包括儿童的监护人在内,甚至连回答提问的认真态度都没有。于是,一个令人沮丧、难堪、悲哀的后果出现了,那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提问越来越少,等到长大成人,很多人干脆不会提问了!这岂止是提问权利的丧失,分明是独立精神的死亡。

 

(作者系作家、《新京报》首席编辑、评论员)

2009年7月28日凌晨3时17分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