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买恐怖袭击后的印度社会
□本报记者曹保印
(本报道已经发表于2009年3月1日《新京报》之《地球周刊》,发表时,编辑根据版面需要有所改动。网址:http://news.sina.com.cn/o/2009-03-01/015815235921s.shtml)
2008年11月26日至29日,印度孟买发生了长达59个小时的恐怖袭击,造成195人死亡,295人受伤。这场印度15年来最大的惨案,震惊了国际社会。众多分析认为,它将影响印度这个世界新经济引擎的方方面面。
2009年1月30日至2月8日,本报记者以私人旅游者身份,访问了印度多个城市,近距离体验与观察孟买恐怖袭击后的印度社会。
安检:上锁的门虚掩
1月30日晚,记者乘坐的班机抵达新德里国际机场。本以为,机场内会密布荷枪的军警,但是,出乎记者的预料,荷枪的军警虽然有,却只是三四位的样子,其中一位还抱着枪,坐在椅子上打瞌睡。
在办理入境手续时,因为还没有和当地导游接洽上,不知道将要入住的酒店名字,但又必须在入境表上填写这项内容,一时间,记者颇有些为难。看到这种情况,机场管理人员微笑着提醒记者:“随便填一个吧。”也正是这句话,既让记者感受到了一种善意,也让记者产生了一种预感,那就是恐怖袭击后的印度社会,并没有让人们变得格外敏感和脆弱,更不用说是什么“惊弓之鸟”。
2月5日,记者从新德里飞往瓦拉纳西。瓦拉纳西位于印度北方邦东南部,是印度教圣地、著名历史古城,每年接待朝拜者或到恒河洗圣水澡的人二三百万。2006年3月7日,这里也曾发生过一起恐怖性爆炸事件,造成20多人死亡,60余人受伤。在新德里机场安检时,除了男女分开安检这一习惯,安检的程序与中国国内机场基本相同,并没有增加特殊程序。2月7日,在从瓦拉纳西飞回新德里候机的近3个小时内,记者只在机场内见到了一位荷枪军警。
孟买恐怖袭击发生后,国内有报道说,印度全国主要城市的大宾馆和酒店不得不投入大笔资金,加强安全措施,安装金属探测器、包裹扫描仪等设备。但无论是在新德里,还是在瓦拉纳西、杰普尔、阿哥拉、克久拉霍,在入住涉外星级酒店时,记者并没有明显感觉到安全措施的加强,金属探测器、包裹扫描仪更是闻所未闻。在阿哥拉富丽堂皇的酒店门口,倒是有父子两人拉起了一顶破旧的小帐篷,在里面卖手工艺品。如此鲜明的对比,也算是别有一番情趣。

(印度的出租车司机)
在印度,进入火车站也是需要安检的,却也只是人和行李一起过安检门,感觉更像一种形式。尽管火车票是实名制,而且包括了性别等个人信息,但这只是印度一百多年来的通行做法,并非是从安全角度考虑的。事实上,在一张火车团体票上,可以打印上20多个人的名字。在占西火车站,只需要步行五六分钟,就可以发现另外的出入口,从而不必通过火车站安检口,而直接走到站台上。
孟买恐怖袭击发生后,曾有分析认为印度旅游业已遭重创,今年的情况会更糟。不过,在印度知名度最高的旅游点、位于阿格拉城的泰姬陵,包括西方游客在内,依然可以用“游人如织”来形容。与其他旅游点稍显不同的是,在泰姬陵入口处,荷枪的军警比较多,门口两侧还堆着高高的沙包,上面架着机枪。自然地,这里的安检措施也比较严格,游客要过两道安检,一为机器,一为人工。
最典型的是,在瓦拉纳西的恒河岸旁,每天晚上都要举行盛大的宗教仪式,参加者成千上万。然而,这里却没有军警,也没有维持秩序的人。主祭台入口处虽然有一道安检门,但是,很多人往往选择绕行。更重要的是,除了这个入口,还有无数条小巷通往这里。这样一来,安检就成了一种象征——表面上门紧锁着,而事实上虚掩着。令人讶异的是,即便如此,人聚人散时,乱而不失有序。
交通:无序中的有序
瓦拉纳西虽然是印度教的圣城,也是释迦牟尼佛舍利塔的所在地,拥有约80万人口,但它的面积并不大。加上市内小巷迂回,曲径通幽,庙宇宫殿众多,这使它显得有些拥挤。不过,在这里,却可以领略印度颇为神奇的交通特色。
在城市的主干道上,不但聚集着如潮水般涌动的各种车辆,如汽车、摩托车、牛车、自行车、人力车、小商贩的四轮平板车、出租车(机动三轮车,印度人称之为AUTO)等,还聚集着有的步行、有的摆摊、有的席地而睡,有的对着墙根撒尿、有的抬着送到恒河边火葬的尸体、有的骑着大象或者骆驼的各色人等,聚集着有的散步、有的卧下来反刍、有的一动不动站着看街景的各色牛们,聚集着有的睡觉、有的哺乳、有的吃奶、有的觅食、有的打闹、有的追着人希望得到爱抚的狗儿……尤其有意思的是,一个鞋匠甚至把自己的小摊摆到了马路中间,全然不顾自己的两边是滚滚而来、滚滚而去的车流。但,这是他的自由,无人干涉。

(当街卧的“神牛)
乍一看到这种全然无序、堪称一团糟的交通状况,记者不禁有些目瞪口呆。然而,稍稍习惯了之后,记者却又十分惊异地发现,在全然无序的外表下,实际上又有着一种神奇的有序:所有的车辆和行人,都会小心翼翼地避开动物,以免伤害到它们;即使车辆与车辆之间发生了小磨擦,也没有人停下来争吵,依然各有各走的路。事实上,在印度旅行的10天时间里,记者没有看到一起街头争吵,更不用说是打架斗殴。也正是因为这样,交通始终没有堵塞,依然车如流水。
对很多没有到过印度的人来说,他们对印度火车的印象是:“车顶上坐满人,车两边挂满人。”就记者所见,这种现象只能是极端的个例。当然,印度普通旅客列车的硬件设施的确比较差,车窗玻璃大多破碎不堪,硬座只是一条木制长凳,卧铺也一样,并且没有任何卧具。在火车已经启动之后,人们也可以翻过铁轨,追上去,然后抓着门把手上车。因为火车的车门并不关闭。事实上,即便在新德里,公共汽车在进出站点时,也只是减缓速度,而不停车,上下车的人们都是跳上跳下。对腿脚不灵的人来说,要想上下公共汽车,还真是一种巨大的考验。
不过,如果乘坐的是高速列车,那么,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设施,都要比普通旅客列车好上数倍。从阿哥拉到占西,再从占西到新德里,记者乘坐了两趟高速列车。在二等车厢里,座位是可以自行调整的沙发软座,列车员几乎是不停歇地发放各种各样的小食品。记者统计了一下,在从占西到新德里的3个小时里,列车员共发给记者31种小食品,其中包括汤、咖啡、果汁、酸奶、冰淇淋等。假如是在头等车厢,据说发放的小食品种类会更多,甚至多到让你发疯。下车时,列车员会提前帮你把行李从行李架上取下来,并且一一提到车门口。
2月13日傍晚,印度曾发生一起高速列车出轨事故,造成16人死亡、161人受伤。有人据此评论说,在印度乘坐火车很不安全。这种说法可能有些夸大。从记者的体验看,印度高速列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还是有保障的。当然,相对绝大多数普通印度人来说,高速列车二等以上车厢的价位相对较高。
种姓:平等的不平等
在印度,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流行先问姓。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对方只要一说姓,另一方就知道他所在的等级。在印度旅行时,记者所在团的当地导游姓辛格,他来自比哈尔邦,信仰印度教,毕业于尼赫鲁大学。在比哈尔邦,姓辛格的人,主要来自地主家庭。据这位导游讲,他属于刹帝利,即第二等级。
虽然号称“人口最多的民主国家”,但是,已有三千年历史的种姓制度,在印度却根深蒂固,它深刻影响着印度社会的方方面面。2月7日上午,在瓦拉纳西的恒河边上,记者就看到,低种姓的人只能在河岸下火葬,而高种姓的人却是在河岸上的高台上火葬。据当地人讲,火葬用的木材,也很有区别。尽管,他们的骨灰最终都会被撒进恒河里,随着缓缓的河水,流向自己信仰中的天堂。
就选举而言,尽管印度实行了民主制度,然而,从乡村到城市,虽然所有的印度公民无论贫富都可以平等地参与投票和竞选,但在选举中获胜的人,却依然绝大多数是婆罗门、刹帝利这两个高种姓的群体。比如,在乡村,主持议事活动、当选村长的人,多是高种姓的地主阶层。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印度的民主制度,还处在一种非常初级的阶段,甚至可以说形式大于内容。
当然,经过独立之后几十年的努力,在今天的印度,种姓问题总的来说,比过去要淡化得多,隐蔽得多。特别在城市里,至少表面上看不出种姓制度的存在。所以,如果不知道一个印度城市市民的姓,你很难知道他隶属于哪一级的种姓。不过,也有例外。比如,生活在城市贫民窟、依靠体力劳动甚至乞讨为生的人,一般而言,都属于低种姓。在新德里,贫民窟随处可见,大多数这类家庭比“家徒四壁”更贫穷,因为他们的家没有“四壁”,而只是用一些破布搭成的“窝篷”。可在贫民窟孩子们的脸上,你看不到忧郁的眼神,却会收获一个个灿烂的笑容。

(贫民窟一角)
不少曾经去印度旅游的人,会感慨印度的乞丐非常多,哪怕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也会一边向你喊着“money”,一边伸出他的小手。由此,他们得出结论说,这些孩子因为贫穷,而丧失了自己的尊严。其实,这只是景区以及景区路边的风景罢了。而孩子们之所以这样做,又恰恰是被游客的慷慨诱导的。其实,在城市的贫民窟里,如果你给一个孩子零钱,他通常会显得十分羞涩,很不好意思伸手接你的钱。在新德里,当记者的一位朋友给一位拾柴的孩子零钱时,这个孩子就非常羞涩,即便最后实在难以拒绝时,也只是低着头,轻轻捏住了钱的一角。
最近,印度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成为奥斯卡最佳影片夺标热门,已经获得了10项奥斯卡提名,票房也在不断稳步上升。然而该片在印度上映后却批评之声不绝于耳,孟买贫民窟的居民更是走上街头抗议。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大量展现了印度底层社会的贫穷和暴力,损害了底层人们的尊严:“他们嘲笑我们,他们伤害了我们的感情。”
在认真考察过印度的贫民窟之后,记者对这句话深有感触。
“印度街头充满了尴尬,财富的尴尬,很多的尴尬。”作家比科?莱尔曾经这样评说印度。的确,在印度,诸如上锁的门虚掩(安检)、无序中的有序(交通)、平等的不平等(公民)等这类尴尬与矛盾之处,无所不在。然而,却也正是这些尴尬和矛盾,创造了一个古代印度的灿烂文明,又正在创造着今日印度的发展奇迹:印度将可能超越中国,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2月9日《环球时报》转引自2月8日印度《经济时报》)这其中的奥秘所在发人深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