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拷问“流浪公民”之死

(2008-12-07 00:56:44)
标签:

广州

流浪汉

寒潮

冻死

公民

杂谈

拷问“流浪公民”之死

 

曹保印

 

(新闻出处:http://news.163.com/08/1206/01/4SEOGQQ100011229.html

 

他们死了,无名无姓。他们死了,无声无息。他们死了,死于寒潮,死于冻馁,死于冷漠。他们死了,死于广州,天河立交桥下、珠江大桥下,再也不见他们饥寒交迫的身影。他们死了,来年春天,树还会绿,花还会开,但是,这对他们再无意义。他们死了,火化之后,一切必将复归平静,无人问起,无人被问。

他们,被称为“流浪汉”。 2008126日,《新快报》报道《广州气温骤降两流浪汉冻死街头》。这则新闻,还配发了两幅照片,其一说明是“流浪汉的尸体已被运走,现场只留下一床被单”;其二说明是“不少路人在现场围观,警察正在进行处理”。黄色的被单没了主人,看上去,更加单薄,更加冰冷。

他们死了,生前,少人关注;逝后之地,却成了一道短暂的城市风景。是的,它必然短暂,要不了多久,就会被遗忘,不会有人知道,有一个同属于人的生命,曾在这里消失。是的,在围观者眼里,它是一道城市风景,尽管称不上“美”,却能凑凑“热闹”。当然,看了也就看了,转身离去的同时,“热闹”也就凉了。

这则新闻报道说:“记者从广州市民政局获悉,自低温寒冷天气预警信号发布,124开始民政部门每天都组织了市、区两级的流动救助服务队,深入各区街为流浪汉派发衣物、食物。这两级流动服务队每天早晚出动两次,需要救助的流浪汉可跟随工作人员进站。”然而,他们冻馁而死。这该怎么解释?

死在天河立交桥下的“流浪汉”,是60多岁的老人,“他很瘦,身上都没什么肉。他在桥下住了3个月,两级流动救助队每天两次派发衣食,竟都没轮上他,可见他的命该有多不好!自然,那位死在珠江大桥下的流浪汉,虽然年轻些,40多岁,但命也不好,也没轮上这等好事,据说是点火取暖时被烧死的。

那么,真是他们“命不好”吗?显然不是。他们之所以被冻馁而死,一个重要的原因,恐怕还在于当地民政部门的工作不到位。低温寒冷天气预警信号的发出,对民政部门来说,应该是吹响紧急救援街头流浪乞讨人员的“集结号”,在这个寒潮袭来的非常时期,迅速加大对他们的搜救力度,而不是固守于每天早晚两次。当悲剧发生之后,无论是自责与问责,实际上都是那么苍白。

现在,这两位“流浪汉”死了,从此,他们再不会饥饿,再不会寒冷。可是,他们那些依然活着的同伴,却还在饥寒交迫中苦苦挣扎,而冬天才刚刚开始,寒潮仍将来袭。面对这人间本不该发生的悲剧,不知道当地民政部门是否会受到心灵的震撼,在反省与自责之后,迅速调整工作方案,给“流浪汉”们雪中送炭。

然而,他们是“流浪汉”吗?是的,他们可能没有身份证件,他们露宿桥下,他们靠捡垃圾为生,他们的身体很脏(即便在他们死后,也有当地网友称他们“屁民”、“臭佬”,认为死不足惜),他们很冷,他们很饿……但是,仅仅用“流浪汉”三个字,并不足以表达他们,因为他们更准确的称谓实际是:流浪公民!

诗人说: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对这两位已经死去的流浪公民而言,春天会远,而且很远,远到永远不再来。眼下,寒潮才刚开始,真正的寒冬还没到来,那么,在向当地民政部门拷问这两位流浪公民之死时,是不是也该扪心自问:身为暖衣饱食的公民,我们又能为缺衣少食的流浪公民,做些什么?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