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儿童大自然教育天天教育录育儿儿童节礼物杂谈 |
天天教育录:一位中国儿童的成长史325
2008年6月1日:儿童节的五份礼物
今天是国际儿童节。在天天的生命历程中,这是她过的第一个儿童节。尽管,对这个节日的意义,现在的她还不懂,但是,作为父亲,我却要郑重地送礼物给她,并且郑重地祝福她“节日快乐”。这不是无所谓的形式,这是必要的仪式。
上午,天天坐在脚垫上玩,我刷了牙,洗了脸,刮干净胡子——焚香、斋戒、淋浴、更衣,这四项就免了,呵呵——站在天天面前,郑重其事地对她说:“天天,祝你节日快乐!祝你节日快乐!祝你节日快乐!”一连说了三遍。
天天呢?她抬起头,咧着嘴,一脸的阳光灿烂,乐呵呵地望着我。难道,她听得懂我的问候?也许能吧!当然,我其实很清楚,她之所以如此快乐,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因为,我的语气亲切,而且目光正视着她。
此前,我已经送给了她两份礼物。第一份礼物,是一个毛绒流氓兔、一双新鞋子、一对新袜子。我的想法是,毛绒玩具可以给她带来亲切感,新鞋子、新袜子可以让她更好地学走路。对这只眯缝着小细眼睛的流氓兔,她非常喜欢。
这份礼物,是5月30日提前送出的。根据活动安排,在接下来的两天中,我知道自己会非常忙,可能没时间去买礼物,所以,在这天傍晚拉上太太和天天,逛了两个小时商场。本来,还想再买一辆小火车,但被太太善意地阻止了。
第二份礼物,就要特殊一些,是一篇以儿童节为题材的社论,即《儿童节:重申价值 祝福孩子》。这篇社论今天正式发表。在这篇社论里,我请社论的执笔人以儿童权利为主,在抚慰灾区儿童的同时,强调儿童节的人性与文明高度。
往年,对儿童节,我并没有太多的感觉。但在有了天天之后,这种节日的感觉,以及对儿童权利的灵敏度,却一天比一天强烈。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最能让我无限悲愤,并因此而直接影响了我编写评论文章的,就是儿童的命运。
所以,昨天下午,我便决定要在今天,发表一篇儿童节的社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对天天的无限亲爱上,我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每一个儿童,无论其国籍、肤色、种族、健康程度等,都是父母最亲爱的孩子,最亲爱的宝贝。
第三份礼物是什么呢?马上就送。我抱起天天,领着铁蛋,来到楼下,穿过阳光,又走到那片美丽的树荫下。一到这里,天天的眼睛就放出光来,快乐的感觉,一下子就表现在脸上。然后,她蹲在地上,抓了一根小棍,翻土,找蚂蚁。
是的,这就是第三份礼物。在儿童节里,我更要让天天接触大自然。以后,每一年的儿童节,我都要把这份礼物送给她。在我看来,这份接触大自然的礼物,比什么都重要。热爱大自然的孩子,必将是热爱生命、珍视幸福的孩子。
遗憾的是,今天的风挺大,而且一阵一阵的。本来,天天玩得好好的,一阵风吹来,不但扬起了沙尘,而且有些凉意。蹲在地上的天天,头发被吹得乱乱的,眼睛也眯了起来。于是,我们转到风小一些的花园里,又接着玩了一会儿。
匆匆吃过午饭,我一路小跑,向北京大学进发。出租车转地铁5号线,又转地铁2号线,又转城铁13号线,再转出租车,最后一段路因为是机动车单行线,我便继续一路小跑。终于,14时,我准时到达风入松书店的活动现场。
什么活动?中国女性主义学术文化沙龙。这次活动的主题,是美国著名学者贝尔·胡克斯的《激情的政治:人人能读懂的女权主义》一书首发研讨。这本书的译者,正是我的好朋友沈睿老师。出版之前,我为它写了一段封底推荐语。
说真的,这是一本很好的书。尽管,它是作为西方学术著作出版的,但其实,却是一本非常浅显的、介绍女权主义的普及性知识读物。而在读到这本书之前,我从来没有正式阅读过任何一本关于女权主义的图书,甚至这类文章。
会上,我谈了两点看法:第一点,关于图书的营销策略。比如,封面宣传用语、副标题、定价、印张等,我觉得还有需要改进的空间。第二点,关于女权主义知识的大众化。我觉得,此类书学术品种已经很丰富,但大众读物极欠缺。
这也正是我送给天天的、第四份儿童节礼物,而且,这份礼物也更有意思。现在的天天,还是一位不满周岁的女童,她的世界完全是纯真的、善良的、快乐的,并不知道自己身处的复杂社会,还存在着颇为严重的女性歧视现象。
但终有一天,她会身受其害。那么,作为她的父亲,也作为媒体人、作家和教育学者,我很希望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去一点点地改变这种不良的、甚至可以视之为人类文明之耻的女性歧视现象,而参与相关活动,就是一种重要的路径。
最后,还有一份小小的礼物,那就是这篇教育录。下夜班回来,虽然很疲惫,但是,我还是洗了脸,振作精神,在稍事休息之后,投入地写作这篇教育录。我知道,这对天天来说,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且无可替代。
在这个刚刚过去3个小时的儿童节里,我送给了天天这五份礼物,在每一份礼物里,我都写满了对她深深的爱意。而当我就要写完这篇文章时,听到了——“啊”,她轻轻叫了一声,随即又安静了。这代表着“谢谢”吗?呵呵。
2008年6月2日3时04分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