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教育录:一位中国儿童的成长史272
2008年4月9日:你有权污染自己,却无权污染孩子
天气格外好。拉开窗帘,灿烂的阳光,如诗如画;推开窗户,清爽的春风,如沐如浴。春天如此美好,令人开怀。这是春天的正午,我长睡醒来,天天小憩完毕。我向天天打着招呼:“天天,你好!”天天微笑不语,扬着手向我爬来。
铁蛋呢?它早就在床边转圈,等待着我醒来。每一天,它都是这样等待着、等待着,只要我一睁开眼睛,它马上进入兴奋状态,典型表现之一,就是直立起来,一边扒住床边,一边快乐地望着我,有时还会发出幸福的呻吟。
吃完午饭,留铁蛋“看家护院”,太太抱着天天,我头前带路,向中关村进发。干什么去?买数码摄像机和高像素数码照相机。虽然,我对它们并不太感兴趣,但是,为了全方位真实记录天天的成长,这两样东西“一个也不能少”。
刚进出租车时,天天还比较新鲜,这儿摸摸,那儿碰碰。有一会儿,她还站起来,双手扶住前排的座位,向我探出头来,一边微笑,一边抓我的耳朵和头发。有意思的是,她只要咧开嘴笑,两颗洁白的乳牙就会露出来,特别好玩儿。
可是,刚走了一半的路程,天天就热得满头是汗,情绪开始变得烦躁。棉马夹脱了,鞋子也脱了,还是热。好在,从家里到最近的五号线地铁口,只有十几分钟的车程,所以,天天刚开始闹,出租车就已经到了第一个目的地。
因为不是周末,也不是上下班的高峰,在五号线站台上候车的人并不多,车厢里也很空。即便如此,人们争抢得也很厉害。为了让抱着天天的太太能有座位,从来不抢座位的我,也抢了一把。只是,到底是经验不足,我没能抢到座位。
太太拉住扶手,站在车厢里。在她的前后左右,坐着的都是年轻人,还有几位应该是做了母亲的妇女。然而,这些人只是抬眼看了看抱着天天的太太,又很快闭上了眼睛,不知道是装困,还是真困,反正几乎没有人再睁开眼睛。
我有些愤怒。平时,只要乘公交出行,只要身边有老人、孩子、孕妇、病人、残疾人等,无论自己有多累,我都会主动让座位给他们。可现在呢?自己曾经的付出,又换来了什么?面对抱着儿童的母亲,这些人居然真的视而不见!
“把天天给我。”我对太太说,“我站得比你稳。”“没事儿。”太太说,她继续拉住扶手,站在这些人面前。这些依然闭着眼睛,有一两个小伙子,偶尔睁开一只眼,瞟了一下太太和天天,但很快又闭上了。他们就真的这么心安理得?
不过,事情很快又有了转机。一位头发花白、离太太还有一段距离的中年人,主动让座位给太太和天天。我和太太都赶紧异口同声向他道谢:“谢谢你,谢谢!谢谢!”后来,他问我怎么从五号线换乘二号线,我由此推测他应该是外地人。
接下来,从五号线换乘二号线时,又有一位乘客让座给太太和天天,这也是一位中年人。与之相对,很多年轻人却很少这样做。非但如此,在从二号线换乘十三号线时,更发生了令太太几乎目瞪口呆的一幕——
列车到站时,我排在候车队伍的第二位,太太排在第三位。以这样的位置,座位当然不必抢,因为列车已经清空了。然而,车门刚一打开,三位年轻的东北女孩便猛插进来,撞开抱着天天的太太和其他人,饿虎扑食一样扑向座位!
坐下来之后,太太向我大发感慨:“我的妈呀!要是到了奥运会,还是这样抢座位,中国可真是丢死人了!”此时,天天正躺在太太怀里睡觉,对面的三位姑娘,颇有些兴奋地坐在那里,开开心心地聊起了天。
出了十三号线,再次换乘出租车,终于到达位于中关村的海龙大厦。两个小时后,以6680元的价格,买了索尼数码摄像机、尼桑照相机,原产地都是日本。对日货,我曾经有过逆反心理,但终于因其质量和性能的优越,而开始接受。
在采购这两样电子产品时,由于海龙大厦的购物环境实在糟糕,天天热得满头大汗不说,情绪还不太好。因为喝水呛住了,她还吐了一次。这样,购物完毕,考虑到此时的地铁势必会更加拥挤,我们便直接从大厦门口打车回家。
晚上,给天天洗澡时,我开始试着使用摄像机,以影像的方式,记录她的生活。与文字相比,影像材料自然更加直观,也更加客观。现在,对天天成长的记录,开始以文字、照片、录影三种方式进行,可谓立体式、全方位。
对文字的记录,现在的天天自然还不理解,但是,她却对影像的记录,有了明显的感知。洗完澡之后,我开始通过电视,播放刚刚录下的、21分钟的影像材料,以便看看效果如何。此时,太太抱着天天,也坐在沙发上看。
当电视上开始出现洗澡的画面时,平时从来不看电视的天天,一动不动地盯住屏幕。特别是传出她自己的声音时,她就更加聚精会神地看和听,眼睛一眨也不眨。这个时候,她在想什么呢?也许是在想,为什么突然出现了两个世界?
这次去中关村,天天人生第一次乘坐了地铁,人生第一次换乘了那么多次。我不知道,面对地铁里发生的故事,无论是让座位的“好故事”,还是不让座位的“坏故事”,天天会有什么感想。但是,我知道,它们已经进入了天天的世界。
那么,我的感想又是什么呢?我想对那些视而不见、闭眼“睡觉”的人说:你可以“睡觉”,但至少不要在孩子面前“装睡”;你可以不排队,但至少不要在孩子面前强行插队;你可以抢座位,但至少不要在孩子面前抢……没有别的理由,只因为孩子在看着你。你有权污染自己,却无权污染孩子。
2008年4月10日凌晨2时19分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