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教育录:一位中国儿童的成长史210
2008年2月7日:最好的教育,是自然而然
今天是大年初一,天天正好满7个月。我既为过大年欢乐,又为自己坚持每天写作教育录满7个月高兴,更为天天平安健康地成长了7个月幸福。
7个月来,天天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用太太的话说:“现在,越看越好看,越看越像一个小人儿了。”而为了这个“小人儿”,210天来,我们付出了多少哺育天天的辛劳,天天自己又付出了多少成长的辛劳!好在,一路平安。
在这里,我和太太的辛劳,通常来说大部分看得到;而天天成长的辛劳,却经常看不到。这是因为,我们的工作是外向性的,洗尿布谁看不到呢?所以,如果我们太累了,可以请求他人帮忙。天天的“工作”却是内向性的,她身体内的一些神奇变化,谁能看得到啊?因此,即便她遇到困难,也只能自己独立克服。
尽管如此,天天还是出色完成了阶段性的“工作任务”。比如,完成了从吃奶到吃辅食的转换,完成了从只能躺着到自由翻身的转换,完成了从不能独立坐到可以独立坐的转换,完成了从独立坐到趴实了的转换,完成了从自由翻身到倒着爬的转换,完成了从无声的微笑到“咯咯咯”、“哈哈哈”笑出声的转换……
当然,每一次转换,对天天来说,都是一个新瓶颈,也都是一个新台阶。一旦她通过了一个新瓶颈,就意味着她又多了一项新本领,人生的天地又增进了一份新空间。一个个通过的瓶颈点对点连起来,就是天天成长的人生轨迹;与之同步,她也就走上了一个个新台阶,拾阶而上,慢慢就有了自己的人生高度。
在这个过程中,对有些转换的完成,父母可以向儿童提供适当的、辅助性指导和保护,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父母完全无能为力,只能依靠儿童自己的力量,去独立克服困境,适应新生活。这个过程,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
但这并不是说,父母因此可以袖手旁观,一任儿童自由发展。此时,父母尤其需要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儿童的每一个新本领,进而引导、巩固、发展、提升。对儿童来说,这种“顺其自然”的教育方法,才最符合自然之道,教育效果也会最好。也就是说,要努力让儿童“自然而然”,而不纯粹是“人然而然”。
比如,今天起床后,由于是大年初一,我便笑着对太太说:“过年了,让天天给我拜年,磕头!”太太也笑着说:“拜年,给红包吗?”“给!”我回答,当然我并没有给。天天还太小,根本不知道“红包”是什么,这样说只是为了乐趣。
“给爸爸拜年喽!”抱着天天,太太说,“爸爸要给大红包呀!”
有意思的是,太太的话音刚落,天天就仿佛听懂了似的,居然真的伸出了左手,握住了刚攥成小拳头的右手,然后,一上一下地“拜”起来,还连“拜”了五六下。看到这一幕,我和太太都有点儿目瞪口呆,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一来,以天天现在的年龄,必然听不懂“拜年”的意思。事实上,她连什么是“年”以及怎么“过”,都不会懂;二来,退一万步说,即使听懂了,也不可能知道怎么样握手、又怎么样动作,才算“拜”。因此,对她的这个“神奇”表现,我们只能用一个字解释,那就是“巧”了。不过,这还是让我极为高兴。
接下来,太太开始“有针对性”地引导天天,“拜年喽,拜年喽”,让天天握着小手,一遍遍地“拜”。还别说,天天“拜”得非常开心,“拜”了一会儿,又突然“亮”出一个新本领:拍手。哇噻,她又居然自己为自己鼓掌!随即,太太马上进一步引导她学习拍手。我相信,这样的引导,将是对天天最好的教育。
2008年2月8日凌晨3时18分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