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保印按:
天天教育录作品系列的第二部《百日:一位父亲的札记》(2),已经交付出版社出版,预计春节后可以正式出版发行。今天发表的,将收入此后出版的作品中。还是老规矩,文章著作权归作者曹保印所有,未经曹保印书面同意,谢绝转载、转发、出版等,否则,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欢迎提供建议,欢迎真诚交流。
天天教育录:一位中国儿童的成长史185
2008年1月13日:辅食不是主食,家庭不是世界
写下这个标题后,我自己先笑了:辅食当然不是主食,关于这一点,还用说吗?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细胞,理所当然是世界的一部分,但是,我们却并不能够说,家庭就是世界。这也是一个很简单的常识,似乎不必专文记录。
然而,从我的观察看,常识自然是常识,可却有不少人,并没有足够重视,更没有从心底里敬畏它。由是,在育儿的过程中,便出现了一些不容易被发现的错误,进而形成了一个逆常识的结果:辅食成了主食,家庭成了世界。
现在,除了母乳,天天越来越喜欢吃饭,可接受的食品种类越来越多,连软米饭都可以吃下去不少。当然,由于牙齿还没有长出来,她吃辅食时,从来不咀嚼,吧嗒吧嗒嘴,就囫囵吞枣地咽了下去——不过,我看不到她的吞咽动作。
只是,有一点需要说明,那就是,她的上下牙床,还是很硬的。今天晚上,当我在外面奔波了一天,身心疲惫地回到家里时,看到天天的笑模样,还是马上洗了手,抱起她,亲吻她。她高兴得“咯咯咯”地笑,满嘴流口水。
过了一会儿,天天突然对我的手指头感起了兴趣,两只手抓住我的右手食指,使劲儿地“啃”。我闭上眼睛,以便清晰地感觉她的牙床的硬度,于是,当上下牙床紧紧地咬住手指时,我知道那是真正的“牙床”了,硬硬的、骨骨的。
尽管如此,她还是不宜吃太多的辅食,而依然应该以母乳为主。我们事实上也是这样做的,喂她吃辅食的主要目的,也是经常让她尝试婴儿食品,使她逐步习惯固体食物的味道和给舌头带来的感觉,以了解她接受与不接受的食品。
不过,我注意到,有些心急的母亲,在孩子还没有品尝到尽可能多的食品种类前,就加大了辅食的份量,甚至把辅食变成了主食。结果,在孩子刚半岁不久,母乳就差不多断掉了。为此,有的母亲还很自豪,觉得自己的孩子真棒!
而国际上,从目前已知的育婴经验看,半岁的孩子,才刚开始辅食添加之路。比如,日本在2007年春修订了已沿用12年的、给婴儿喂奶和添加辅食的指导方针,新方针把婴儿开始吃辅食的时间,从出生后5个月推迟到6个月左右。
在中国,给孩子吃辅食的时间,许多医生“指导”为4个月。为此,我曾试图与北京友谊医院的一位儿科医生探讨,却被她拒绝了。好在,她也承认,关于这个问题医学界存有争论,书上的标准也是10多年前制订的。
我决定执行国际标准。所以,一直到天天6个月,才正式添加辅食,此前,都是以游戏的性质进行。从现在的状况看,天天的身体非常健康,甚至可以说,“超级健康”,与同龄甚至比她大四五个月的孩子相比,她都硬实得多。
那么,家庭与世界呢?已经185天的天天,对走出家里“看世界”,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用太太的话说,只要是出门,天天都会特别快乐。有的时候,刚开始给她穿衣服,她就已经兴奋起来。在这一点上,她与铁蛋完全一样。
家政服务人员还在时,天天出门比较多。现在,因为是太太一个人带,再加上天气越来越冷,风还往往比较大,天天出门的次数,就少了一些。尽管如此,太太还是想方设法,多带天天去串门。从这一点上说,太太真是一位好母亲。
只是,一个人带孩子,实在比较累。我问太太:“天天今天都有什么故事?”太太回答:“到邻居家玩,很高兴。回到家,当我陪她玩不动了,她自己玩儿没意思,也就蔫了,慢慢地就睡了。”不过,今天晚上,她过了0时,还没睡。
我与太太探讨这个问题,得出来的结论是一样的:家里就那么大一点地方,这儿转转,那儿转转,几分钟就转了一遍,所有的环境都是天天熟悉的,看的时间长了,自然就没有了新鲜感;随之,无聊感甚至厌烦感也就产生了。
婴儿的成长是极其迅速的,所以,对新鲜事物的需要量,也是极其巨大的。新鲜的事物,是婴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源泉。对婴儿来说,越新鲜的事物,越具有魅力,越具有营养,越具有成长的能量。新鲜度,决定了婴儿成长的高度与深度。
正是考虑到这些,我们决定,还是要尽快重新聘请家政服务人员,以便太太能够充分休息,保持比较好的精神状态,带天天更多地走出家庭,到更多地新世界之中去。与此同时,也可以使太太自己,少一些孤单,多一些快乐。
2008年1月14日20时30分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