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发车浩博士的一篇日志:关于信孚公益论坛

(2007-12-04 22:50:14)
标签:

育儿/亲子

家庭教育

育儿

通信

童话

故事

友情

信孚公益论坛

 

对镜帖花黄

(出处:http://jx2599.spaces.live.com/blog/cns!4F611E7D4A965102!1030.entry

 

    昨天下午去参加了一个新书发布会,曹保印的《月子:一个父亲的札记》。每个与会者都需要捐献几本书给女性农民工,活动挺有意义。很多专家学者家长代表发言,我比较有印象的是朱永新,他讲到“曹保印可以一直写下去,记录自己孩子的成长,一直到他自己不在的那一天,他的孩子可以接着写下去”;还有杨东平,他讲到“首先做一个人,然后做一个中国人,再做一个现代社会的中国人,三者是逐渐扩展的同心圆”;王学泰讲“中国自古以来家庭教育的问题就是父权结构,以父亲为中心”,还有熊培云,说话温和很有条理,和他的文章一样。
 
    我现场翻了翻曹的书,有些细节很感动。很多人有了孩子之后,都想要每天记录下孩子的成长,但是能坚持下来的却是少数。当然,他本书里也记录了他自己每天的生活,算是他和女儿共同的博客吧。
 
    我想到一个词是“对镜帖花黄”。人皆有爱美之心,喜欢照镜子,从镜子里发现自己需要整理、修补和得意的地方。孩子就是我们心灵的一面镜子,每天面对他,记录他成长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为人父母者的爱心和对社会的责任感,更重要的是,我们也在向孩子学习,以他们为镜,照见成人世界里种种污秽、卑劣、虚伪和肮脏之处,照见每一个家长脸上和心里的皱纹。人们喜欢孩子,因为自己身上和周遭世界里缺少真实、诚恳和纯洁。所以,我很赞同曹保印这种做法,每个家长都可以试试,记录自己孩子每天的成长,他们的成长史可能也是家长们心灵的净化史。
 
    一个人记载自己的心灵是靠不住的。文字呈现的东西与真实往往相去甚远,或者说,文字往往只按照记载者本人的意愿挑选那些他喜欢的事件,是一种剪裁式的记录片,被忽略和放弃的生活无法抗议。但是在一个人还是孩子的时候,父母的记载相对可信,这样当他长大以后,不再纯洁时,看见那些记录,可能会感慨地说,“原来老子也纯洁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