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天教育录:一位中国儿童的成长史》系列之十八:找关系也要去开会

(2007-10-26 01:39:13)
标签:

教育杂谈

生活记录

谈天说地

人文/历史

感悟随笔

亲情友情

校园

生活

健康

家庭

 曹保印按:
   《百日:一位父亲的札记》(2),将在今年年底前正式结集出版。因此,《月子:一位父亲的札记》(1)在本博客的连载声明,同样适用于本作品。
    特别声明:本系列著作权归作者曹保印所有,未经曹保印书面同意,谢绝转载、转发、出版等,否则,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欢迎提供建议,欢迎真诚交流。
    今天,发表一篇最新的,其他的慢慢发表。
 

天天教育录:一位中国儿童的成长史104

(《百日:一位父亲的札记》2)

 

2007年10月24日:找关系也要去开会

 

    我讨厌开会,无论是大会还是小会,一律不愿参加。所以,非迫不得已,一般来说,对各种形式的会议,我是能推就推,能逃就逃。但是,今天我却主动去参加了一个会议,而且居然能够在凌晨3时睡下,早晨6时即起,以免迟到。

    什么会议如此重要,以至于我的兴致高涨到这般程度?2007中国儿童教育(北京)论坛。前天下午,我在《新京报》上看到相关广告,马上打电话给本报负责组织会议的同事,两分钟后,我出现在他面前,向他索取了一张邀请信。

    会议的举办地点在北京稻香湖景酒店,酒店位于北京的北六环,离我住的地方非常远。这样,早晨8时30分之前,我必须赶到城铁西二旗站,以便乘坐接送与会人员的专车。事实上,我7时30分就到了,整整提前一个小时。

    在这里,有必要提到两个细节:临睡之前,我往包里装了两包饼干,以免时间紧张,吃不到早饭,会议过程中饿得心慌。手机、闹钟都定好了铃,以确保6时能够醒来。毕竟,我凌晨3时才睡。这样的准备,足见我对会议的重视。

    自然而然地,我如愿以偿,顺利到达会场。随即,我平生第一次拿着名片,介绍着自己,主动找在会议报到地点负责发材料的人,索取一套完整的会议材料。经过一番小小的波折,最后在“经理”的点头下,才算拿到了材料。

    从前参加本单位之外的各种会议,我都是被邀请的对象,会议材料也都是组织者非常客气地送到手上的,哪里需要点头哈腰地向人家要?更不用说是过了三关,才能拿到材料,还让人拿“白眼”斜着,似乎自己占了他们好大便宜似的。

    不过,为了能够认真开会,这一切也都无所谓了。现在,可以说一说,我为什么想参加会议了。理由很简单,我就是想通过这个会议,了解当今中国儿童教育的最新信息,结识一些儿童教育方面的专家,以便教育好天天,写好教育录。

    会议从9时开始,到16时30分结束,中间午餐1个小时,几乎开了一整天。在整个会议的过程中,除了下午接了二姐十几分钟的电话,我一直聚精会神,认认真真听着所有发言人的讲话,不放过任何一个能够启发我的观点。

    虽然从总体上看,会议的效果远远不如我想象的好,所有的发言人也都只是在重复一些过时的信息、观点,有的甚至高谈带有浓厚政治色彩的口号性东西,让我很是失望,但终归还是在个别问题上有点儿收获,比如儿童绘画与儿童心理。

    对儿童绘画,我是缺乏研究的,所以,面对儿童绘画作品时,最多也就是觉得好玩儿、有趣而已,并不知道此中还有深意在。这样,中国科学院心理学所退休教授李文馥对儿童绘画的常识性报告,就使我觉得深受启发。

    李文馥的报告结束后,我又向她索取了联系电话和通讯方式,预备此后趁她方便的时候登门拜望。毕竟,她研究了20多年的儿童绘画,应该深悉其中的秘密。比如,她在报告中,把儿童绘画喻为“儿童心灵之窗”。关于这一点,我也曾思考过,并且计划认真研究,只是,暂时不知从何做起。现在,引路人就有了。

    王东异博士的报告,提出了一些常识性的观点,如“标签孩子就是犯罪”、“一日流程的每个环节都有教育价值”、“要一个能上大学的孩子,不如要一个能独立生存的孩子”、“细节决定成败在幼儿教育中最能起作用”等,也很不错。

    回到家时,已经20时30分了。无疑地,我浑身疲惫,困意沉沉。所以,晚饭之后,便倒头睡下。此间,天天曾经哭过,但是,我却没能够睁开眼睛。

2007年10月26日凌晨1时38分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