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纯粹私人视角 感悟普世情怀——《月子:一位父亲的札记》前言

(2007-08-17 01:37:21)
标签:

教育杂谈

曹保印按:

    本文系为《天天教育录:一位中国儿童的成长史》中的一部分,即月子期间的记录《月子:一位父亲的扎记》一书,所写的前言。因本书拟正式出版,所以,敬请在没有得到作者书面授权的情况下,不要转载、转发。否则,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欢迎提供建议,欢迎真诚交流。

 

纯粹私人视角  感悟普世情怀[1]

——《月子:一位父亲的札记》前言

 

曹保印

 

     我从来没有想到,会写作这样一本书。更没有想到,这本书仅仅只是一个开始。随后,我还将持续记录一位普通中国儿童的成长史,并通过它,更真切地体验生命的神奇,更持久地思考人生的意义,更深入地考察时代的文明。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既是一部个人的成长史,也是一部时代的成长史。

    现在,这本书就在我的眼前。15万文字,让它在天天[2]之外,成为一个独立的新生命。为了它的诞生,在整整一个月里,我书房里的灯,几乎每天都要迎来晨光。咖啡和浓茶,成了开动思想机器的能源,哑铃和握力器,则成了提供体力支持的源泉。面对它时,我的满足,与面对天天的感觉,近乎相同。

    之所以让这本书,公开发表和出版,而不仅仅只是作为私人纪念,是因为我坚信,这种原汁原味的、纯粹私人视角的写作,对公共事务也有一份独特价值。毕竟,我所感悟的,是一种普世情怀,那就是父母对子女之爱。这种爱,支撑起了所有人的心灵天空,也点燃了所有人的生命激情,它使人生更真、世界更美。

    在这本书中,我记录了天天月子里的故事,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涉及天天母亲的生活、我自己的生活,还有一只名叫“铁蛋”的、宠物狗的生活。我们四个,组成了一个家庭,它普普通通,也其乐融融。作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个小小的细胞,在这个家庭里发生的故事,是一块小小的镜子,映照着文明的面孔。

    这张“文明的面孔”,因其表情丰富,而传达着多重信息:既有传统中国社会的生育习俗,也有现代中国社会的健康精神;既有具体而微的个人育婴经验,也有视野广阔的公共事务评说;既有对人类新生命的百般珍爱,也有对动物小朋友的不离不弃;既有对个人幸福生活的由衷感叹,也有对底层民众不公遭遇的真挚感慨;既有对人生命运的希望与追求,也有对时代风貌的批判与思索……

    所以,在阅读这本书时,亲爱的读者,你需要在借鉴育婴经验教训的同时,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更加广阔的胸怀、更加公共的思考,与我一起,与我的家庭一起,在享受私人之小天伦欢乐的同时,参与世界大天伦欢乐的创造。这就是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一种心灵的境界,也是一种文明的境界。而抵达这样的境界,是我们需要实现的共同目的。

    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一个常识,那就是:婴儿的健康成长,并不只是生理的完美发育,更有与之息息相关的、整个社会文明的完美发育。如果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低下,甚至于不成熟得有些野蛮,那么,即便孩子有着天使的面孔,也极有可能在某一天,被迫在胸膛里置入魔鬼的心灵。因此,教育孩子,关注他们的成长,就必须让他们——首先是让自己,拥有一颗大爱之心。

    当然,因为是原汁原味的私人生活记录,所以这本书中,更多的是对细节生活、局部生活的关注。比如,由剖宫产引发的故事,由母乳喂养引发的故事,由家庭宠物引发的故事,由月子禁忌引发的故事,由饮食习惯引发的故事,由孩子哭闹引发的故事,由新生儿生活特点引发的故事……还有不少由细碎的事情,像换尿布、洗尿布、擦肚脐、理胎发、剪指甲、洗澡等引发的故事。

    这些故事本身,充满了情趣,我自己写的时候,常常忍俊不禁,相信读者阅读的时候,也会不由自主地笑出声来,比如喝水变牛奶、小狗的吃醋等;而故事中包含的经验与教训,以及由此而进一步引发出来的观察与思考,比如该不该养宠物、要不要守禁忌等,相信对读者会有一定的启发。当然,我的观察与思考只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我知道,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读者会有更好的答案。

    鉴于上述种种,对这本书,读者可以各取所需。

    比如,准父母、新生儿的父母,可以把它看成是育婴书,从中借鉴经验、汲取教训。也正为此,我特意在每篇文章后面,添加了“经验与教训”,供读者参考。这样,读者可以更加方便,也更加明晰地了解相关知识。然而,需要说明的是,我所谓的“经验与教训”,并非片面的育婴知识,还有人文素养的思考。

    又比如,普通的读者,可以把它看成是生活教育随笔集。从“月子”这个特殊的时间段,也是漫漫人生路的一个小小横断面上,回望“人之初”时,单纯而美好的生命起点之美,从而领悟为什么需要敬畏生命、珍惜生命。毕竟,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压力之大,已经使得很多人因难以承受生命之重,而走上绝路。

    再比如,年轻的读者,尤其是青少年,可以把它看成是品德养成书,以便从中了解,正是父母亲无私的真爱,汇聚成自己人生的幸福源头,从而学着用实际行动,认认真真写出一个“孝”字。其实,即便是成年人——比如我自己,也正是从养育天天这个小小的新生命开始,才猛然领悟“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的深义。

    最后,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已如开头所说,这本书仅仅只是一个开始,随后,我还将持续记录一位普通中国儿童的成长史,此即《天天教育录:一位中国儿童的成长史》作品系列。故此,诚请读者对本书及随后的一系列作品,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我愿和大家一道,探索儿童健康成长的秘密。

    请大家相信,我自己也确信,对儿童整个成长过程持久的个案观察、记录、思考,无论这个儿童将来有着什么样的未来,教育成功或者教育失败,都有着其他所有教育研究,难以替代的特殊价值。为了这个价值,请和我一起努力。

    

2007年8月15日凌晨4时55分于北京

此时,铁蛋鼾声隐隐,窗外虫鸣阵阵,晨光微微



[1] 《月子:一位父亲的札记》系《天天教育录:一位中国儿童的成长史》作品系列之一。

[2] “天天”是我的女儿,出生于2007年7月13日,学名曹天健,乳名天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