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东平、曹保印和李舒东8月22日上午做客搜狐读书畅谈《草根儿》(2)

(2006-11-21 23:27:10)
 
导语
    曹保印的最新长篇小说《草根儿》作为中国首部农民工子女生命备忘录小说,在一个儿童文学极度不发达的文化里,在大多数作家根本无暇顾及少年儿童,或者以为少年儿童文学是小儿科,不值得一顾的时代,《草根儿》有着毋庸置疑的现实、历史和文学意义。搜狐演播室今天有幸请到了《草根儿》作者曹保印先生,出版《草根儿》的中国文联出版社社长李舒东女士以及著名教育专家杨东平先生。请他们来畅谈《草根儿》及当今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状况。
 
■ 访谈精摘


●《草根儿》这本书是写农民工子女生存状况的,为什么会想到要写一部这样题材的作品?

曹保印从2004年8月11日起,新京报与中国青基会、北京青基会共同推出“希望工程——寻找京城失学的农民工子女”公益活动,北京1000名符合资助条件的失学农民工子女每人每学年将获得600元人民币的助学金。当年,搜狐网也参与了报道,并且制作了“寻找京城失学民工子女”的专题报道。这个时候,距离我到新京报工作,只有不到3个月的时间。其中赢赢和他妹妹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由此,我下决心利用工作之余,创作一部关于农民工子女生命故事的小说。创作时间历时一年半,全部是利用点点滴滴的时间,每天写作几百字,一点点积累出来的。

● 书名为什么叫《草根儿》?

曹保印草是有生命力的,而草之根,是生命力的源泉。只要草根儿存在,草早晚有一天,会篷勃成长。同时,草根儿,也是平民的象征,而农民工及其子女,是典型的平民、老百姓。我们的责任,就是守护好草根儿,给它们以养分,使它们能健康成长,笑对人生风雨。

 

● 刚才谈到的更多是现实,我们回答曹保印的小说。主人公的名字,为什么叫蚂蚱?

曹保印
在这里,“蚂蚱”这个名字,有着浓浓的香土味道,比如,农村中的孩子,就常有叫铁蛋儿、石滚儿、猫眼儿的。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对这个有着深刻的体会。蚂蚱的生命力,也是十分顽强的,尤其是在田野里,特别是在黄昏的时候,如果你来到了田野,我会听到,昆虫们的鸣唱,是一首多么壮观得激动人心的生命赞歌。而蚂蚱生活在秋后这个小村庄里,寓意着“秋后的蚂蚱”。
按照家乡的理解,秋后的蚂蚱,是活不了多长日子的。然而,我却想借小说中蚂蚱这个农民工孩子的故事,告诉大家,“秋后的蚂蚱”,这个曾经被忽视、被冷落甚至被歧视、被侮辱的农民工子女群体,不但能够活得长,而且一定能够活出一片天来。
    关于这一点,暨南大学教授庄礼伟先生,曾有这样一段话,来评论本书:“通过孩童的眼睛去披露弱势人群的生存状态,这是《草根儿》这本书的独到之处:因其纯真,所以蚂蚱们心中的疑问更逼近人世的本真;因其年弱,所以蚂蚱们的苦难命运更让人不忍;因其友善坚强,所以我们相信蚂蚱们终将会拼来自己的一片天。”
    也可能会有人把“蚂蚱”这个名字,和字典中的“蝗虫”联系起来,认为这是一种害虫,小说中的主人公、农民工子的孩子用这个名字不太合适。我并非没有考虑到这一点。然而,我想说的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又多少人的确就是这样定位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并且,因此而歧视他们、侮辱他们。比如说,有这样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城市的秩序混乱,都是农民工造成的。有的地方,公共厕所不允许农民工进;有的地方,公交车拒载农民工,甚至试图在公交车上划出农民工专区,怕他们脏,怕他们身上的味道等。
    而我正是想通过这部小说,告诉人们:蚂蚱,来自于田野,并非一些人想像的那么坏。大自然中的蚂蚱,也无所谓好坏,它们只是众多生命形态的一种罢了。而农民工及其子女,也并非破坏城市秩序的“害虫”,它们之所以要离开土地,来到自己并不熟悉可以说十分陌生的城市,一是因为田野过于贫瘠,迫使他们离开;二是因为他们也有追求更高幸福的权利。大自然中的蚂蚱们,有在所有田野中生活的自由;中国的蚂蚱们,也有在中国甚至全世界的土地上生活的自由,无论它是田野,还是城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