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图书导报》发表的《千万别教坏孩子》的书评

(2006-09-24 21:54:39)
曹保印按:这是我今天在《图书导报》上看到的书评,这份报纸是山西新华书店集团办的,我还没有看到过。这篇书评发表在9月1日。感谢李平先生的评论,我与他还从来没有见过面,也没有通过信呢,呵呵。
 
 
我们的教育缺什么
作者:李平    点击数:35    更新时间:2006-9-1    文章录入:sxxhsd

      我们的教育缺什么
                  李平
  我是从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从事过几年教育工作,后来发现自己不过是在辛辛苦苦误人子弟,就从学校逃了出来,换了另一份职业。我现在是一个八岁孩子的父亲,我经常苦恼,不知道该怎样教育她。职业可以更换,父亲却不能不做。我一直在隐隐担心,有那么多的孩子出现了种种问题,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我的孩子会不会也这样?我一直在反思,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是不是缺少一些什么东西?否则,何以像我这样专门学过教育学的人,也会在教育学生和自己的孩子时觉得力不从心?

  因为一直有着这样的思考,所以,我在翻开《千万别教坏孩子———86堂家长和老师的必修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68月版)后,马上就被吸引住了。作者曹保印,也是师范学校毕业,曾在基层教书育人多年,随后到《教育时报》、《新京报》从事新闻工作。他一直以教育专家和新闻人的双重眼光,关注着中国教育的现状和发展。他发现,许多教育新闻,往往在几年前、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就已经发生过了。如今出现在我们眼前的,不过是换了时间、地点和人物的旧闻新读。历史的车轮又转了回来,怎样才能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使教育的悲剧不再上演?曹保印精心选择了86个有典型意义的“教育新闻”故事,进行系统分析和评说,从而发现:我们的教育缺少的并不是高深莫测的理论,而是对平凡知识的敬畏,是关于人性、法治、品质和公民教育这些“教育之所以成为教育”的最本质、最根本、最重要的东西。他得出结论:“尽管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但是,在许多时候,它实际上就是十分简单的事情,简单到完全就是一些耳熟能详的常识。”

  在此基础上,曹保印向广大家长、教师提供了简单实用的“教育指南”:提升自己的视野高度,从身边小事入手,让教育回归常识,回归人性,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受教育者所固有的人性特质得到健康的成长,成为人性健全的人。教育学者周洪宇评价说:“这种‘教育指南’也许不全是教育孩子、培养学生的最佳路径,但却有着从生活出发、从常识做起的朴素价值。它对启蒙家长的教育思想、启迪教师的教育心灵,有着独特的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