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我们的教育缺什么 因为一直有着这样的思考,所以,我在翻开《千万别教坏孩子———86堂家长和老师的必修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6年8月版)后,马上就被吸引住了。作者曹保印,也是师范学校毕业,曾在基层教书育人多年,随后到《教育时报》、《新京报》从事新闻工作。他一直以教育专家和新闻人的双重眼光,关注着中国教育的现状和发展。他发现,许多教育新闻,往往在几年前、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就已经发生过了。如今出现在我们眼前的,不过是换了时间、地点和人物的旧闻新读。历史的车轮又转了回来,怎样才能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使教育的悲剧不再上演?曹保印精心选择了86个有典型意义的“教育新闻”故事,进行系统分析和评说,从而发现:我们的教育缺少的并不是高深莫测的理论,而是对平凡知识的敬畏,是关于人性、法治、品质和公民教育这些“教育之所以成为教育”的最本质、最根本、最重要的东西。他得出结论:“尽管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但是,在许多时候,它实际上就是十分简单的事情,简单到完全就是一些耳熟能详的常识。” 在此基础上,曹保印向广大家长、教师提供了简单实用的“教育指南”:提升自己的视野高度,从身边小事入手,让教育回归常识,回归人性,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受教育者所固有的人性特质得到健康的成长,成为人性健全的人。教育学者周洪宇评价说:“这种‘教育指南’也许不全是教育孩子、培养学生的最佳路径,但却有着从生活出发、从常识做起的朴素价值。它对启蒙家长的教育思想、启迪教师的教育心灵,有着独特的意义。”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