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大剧院听歌剧茶花女的讲座 在国家大剧院听歌剧茶花女的讲座]()
表妹给了我一张国家大剧院的票,所以昨天下午就坐地铁10号线转1号线直达天安门西,出c口直接走到大剧院检票口。
过去在大剧院看过两次演出,一次是101中金帆艺术团的演出,另一次是什么节目我有点记不清。反正有日子没有来过。
我1点多就到了国家大剧院,没有带包很方便安检。先在水下走廊两侧参观了两个展室,然后就去四楼的艺术资料中心。
两点半讲座正式开始,主讲人是国家大剧院听天津音乐学院音乐学教授周小静,讲座题目是:威尔第与小仲马的《茶花女》--是什么让爱情变得如此痛,她结合音乐理论以及歌剧茶花女的脚本与话剧茶花女脚本对比、又介绍了威尔第的创作,最后播放音频、视频给大家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威尔第歌剧的特色。
我还是高中时读过这本小说,小说是从图书馆借来的,很薄的一本,书的封面印的是一个女子侧身的像,金色的线条,美丽的剪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很快读完了小说,为主人公和交际花的爱情悲剧深深打动。我对这部因小说改编的歌剧比较陌生,今天刚好结合教授的分析欣赏一下。原来看过为数不多的歌剧,不是太喜欢,感觉高深莫测,又比较冗长,所以没有完整看过。今日有人讲解之后略微觉得这种高雅的艺术还是可以接受的,偶尔去听听歌剧也无妨。
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天安门广场西,人民大会堂西侧,西长安街以南,由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及南北两侧的水下长廊、地下停车场、人工湖、绿地组成,占地面积11.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1.75万平方米(包括地下车库近4.66万平方米)。国家大剧院中心建筑为独特的壳体造型,高46.68米,地下最深32.50米,周长达600余米。壳体表面由18398块钛金属板和1226多块超白玻璃巧妙拼接,营造出舞台帷幕徐徐拉开的视觉效果。壳体周围是面积达3.55万平方米的人工湖及由大片绿植组成的文化休闲广场,不仅美化了大剧院外部景观,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理念。
国家大剧院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设计方为法国巴黎机场公司。国家大剧院建筑屋面呈半椭圆形,由具有柔和的色调和光泽的钛金属覆盖,前后两侧有两个类似三角形的玻璃幕墙切面,整个建筑漂浮于人造水面之上,行人需从一条80米长的水下通道进入演出大厅。大剧院造型新颖、前卫,构思独特,是传统与现代、浪漫与现实的结合。国家大剧院庞大的椭圆外形在长安街上显得像个“天外来客”,与周遭环境的冲突让它显得十分抢眼。这座“城市中的剧院、剧院中的城市”计划以一颗献给新世纪的超越想象的“湖中明珠”的奇异姿态出现。
下图为水下长廊。
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由外部围护结构和内部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和公共大厅及配套用房组成。外部围护结构为钢结构壳体,呈半椭球形,其东西长轴为
212.20 米,南北短轴为 143.64 米,建筑总高度为 46.285 米,地下最深处为-32.50
米。椭球形屋面主要采用钛金属板,中部为渐开式玻璃幕墙。内部歌剧院主要演出歌剧、芭蕾、舞剧,有观众席2416席;音乐厅主要演出交响乐、民族乐、演唱会,有观众席2017席;戏剧场主要演出话剧、京剧、地方戏曲、民族歌舞,有观众席1040席。外环绕人工湖,湖面面积达35500平方米,北侧主入口为80米长的水下长廊,南侧入口和其它通道也均设在水下。人工湖四周为大片绿地组成的文化休闲广场。
整个建筑漂浮于人造水面之上,行人需从一条80米长的水下通道进入演出大厅。在大剧院二楼透过高大落地窗可以看到外面的人工湖。壳体外围环绕着水色荡漾的人工湖,总面积达3.55万平方米。湖水如同一面清澈见底的镜子,波光与倒影交相辉映,共同托起中央巨大而晶莹的建筑。
人工湖水域的设计理念来自京城水系,为北京城中心地区增添了一处灵动水景。人工湖水池采用水循环系统去除浊物,冬季不结冰,夏季不长藻。
自拍留影。

二楼的群雕:颂

窗外的人工湖,冬天也不结冰
濮存昕主演莎翁名剧--李尔王最近在大剧院上演,这个是巨大海报
艺术资料中心在四层
素描的音乐家头像展
提前半小时到了艺术资料中心,还有不少空位,到2:30就座无虚席了。

介绍小仲马和大仲马
介绍名著茶花女
各种版本的茶花女书籍
分析歌剧中的音乐
歌剧脚本语中的对白
播放茶花女歌剧视频
结合歌剧讲解分析咏叹调
讲座结束可以免费领了一张讲座票,一共三十张。我动作很快的出去排队领了一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