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骑单车游什刹海的胡同

标签:
什刹海后海胡同一骑单车游后海胡同 |
分类: 旅行散记 |
喜欢去什刹海和南锣鼓巷随便逛,一年总是要去上几趟,春夏秋冬,晨起暮归,都去拍摄过,体验过,不过租自行车车游什刹海还是第一次,自己骑车游后海的好处就是可以在胡同里自由的穿行。虽然有些胡同我已经走过,但是还是有许多胡同我不曾钻进去过,这次有了自行车,我就可以毫无目的地,自由自在地闲逛,风掠过发丝,行进在纵横交错的胡同里,仿佛在穿越时光的隧道,那些斑驳的残旧的大门石阶,屋檐上参差的野草在午后的阳光下泛着醉人的光芒。那些个性化的别致的咖啡店、餐馆隐匿在胡同里散发着时尚的气息,在什刹海的胡同古典与现代并存,传统与时尚同在。不经意间的回眸,都可以让人有惊喜的发现。但其实我更喜欢胡同的古朴和静谧,不希望太多现代的元素破坏老胡同的安静。每次走在胡同里看到那一眼望不到头的纵深感,那随意摆放在门洞下的椅子,或者靠在墙角边的旧沙发,那绿色爬山虎或者豆角藤攀爬在灰色的墙壁上,让老胡同有了新的活力。还有国庆节期间飘扬在家家门口的五星红旗,让老胡同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北京的秋天,在国庆中秋这个时段是最好的的季节,天不冷不热,秋风虽然有那点凉意了,但树上的叶子还没有落,夏日的藤蔓还没有枯黄,花儿是少了点,但并没有让胡同显得灰暗。和前海后海热闹的人流、喧嚣的酒吧相比,胡同则显得古朴而幽静,还有些许神秘。随便一拐弯你或许就会发现一些新奇的事物,或动人的风景。
胡同里的人家现在是怎样的生存状态?透过斑驳的红漆木门,那些陈旧的家具堆叠着,自行车紧挨着,还有一大排电表上下排列着,过去我很少看到胡同里有老人出来晒太阳,但前天阳光特好,蓝天白云的,我终于在一个胡同里看到了出来下棋和谈天的人们。秋日的暖阳照在老人的白发上,听着他们操着老北京腔欢喜的聊着家长里短。迎面走来两个大学生模样的男孩,一个正给另一个介绍胡同的往昔故事。
在胡同里骑行,随时都可以看到人力车从身边穿梭而去,车上坐的多是外地的游客,他们对老北京的胡同充满了好奇,聚精会神地听骑车的师傅边骑边介绍老胡同的典故和历史,不时地用手机拍摄沿途的风景。
辅仁大学建于1925年,校址原为涛贝勒府,以府邸为校舍。后在府邸花园南部和马圈旧址建造辅仁大学新楼,1930年建成。新楼为2层砖混结构,正门为三层,有四面围楼和中间楼房围成两个天井外墙磨砖对砖砌造,墙身厚重,收分明显。正门为汉白玉大拱门,3个歇山式屋顶,屋脊正中竖十字架,四角加歇山式角楼。立面上混杂使用中国古建筑手法,有绿琉璃瓦屋顶、汉白玉须弥座。杂有南方封火墙、封檐板和小泥仿木斗拱。现在是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柳荫街,我在街口不远处租的自行车,最后又回到这里还车,大约骑行了2个多小时。
柳荫街的花坛
路边停的车太多了,若没有这些汽车就宽敞多了。
小胡同
胡同里红旗飘飘
他们拍什么呢?
原来棚子上有个个黄色的瓜
镜头拉近点
绿绿的爬山虎
门里面的杂物
坐在这里晒太阳的老人呢?过节了,家里来客人了吧,还是儿女回来团聚,没空出来了。
这里叫鉴园,位于西城区小翔凤胡同。原为恭亲王奕欣所建别邸,又称“止园”。园坐北朝南,建筑面积约580平方米。大门外有照壁,两侧为八字门墙。大门内有影壁园门,邻街一排倒座房有虎皮石墙下肩。东部有三进院落,各有北房、左右抄手游廊。每一进院落地基都高于前一进地基,最后一进房屋已高过后墙。室内以楠木装修,间隔有花罩和栏杆罩。碧纱橱将5间屋隔为前后间。中间北面的落地罩木床上镶有一面与墙同大的玻璃镜,卧床可以从镜中看到湖光山色,为鉴园主景,也为园名含义所在。园西半部的假山以青石叠成,主山上有六角攒尖亭,平地部分周围叠石,假山前有花厅。民国期间鉴园被恭亲王后人溥伟售出,后几经易手,园中建筑稍有拆改,基本保存完好。
鉴园对面谈天晒太阳的老人,下棋的人们
胡同里也有人种葫芦呢
丝瓜藤爬上了老槐树。
国庆节,家家都挂红旗咯
幽静的胡同
老人在胡同里安详的生活,年轻人来胡同探访老北京的风情
胡同里很多房子都被租来开店,或者自己家来经营
大金丝胡同,胡同的墙都重新粉刷修建过。
一家云南风味的餐吧
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