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自由的行走:第一天游览的第一个景点--圣索菲亚大教堂

标签:
伊斯坦布尔sultanahmet土耳其自由的行走圣索菲亚大教堂 |
分类: 土耳其自由的行走 |
在中国旅行常会去很多寺庙游览,而在世界各地旅游都会去参观当地的教堂或者清真寺,究其原因,我想因为这些寺庙或是教堂、清真寺都是不同时代统治者权力的体现,同时也是各个国家古典建筑的典范、文化的代表、艺术的风范。所以此次土耳其之旅自然也少不了要去参观清真寺和教堂了。
从酒店出发走到蓝色清真寺也就五分钟时间,因为攻略说八点多到就可以进入,而且旅行团还没来不会很拥挤。但是我们走到门口看到通知说今天上午有活动不能参观,下午两点才可以对外开放。我们只得改变行程先去对面的圣索菲亚大教堂,这时教堂售票处已经排上长队,还好排了不太长时间就轮到我们。
曾经去过不少欧洲的大教堂,比如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德国的科隆大教堂,法国的巴黎圣母院,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圣母百花教堂,还有英国伦敦的西敏寺大教堂,但这次在土耳其游览的第一个景点——圣索菲亚大教堂,一走进去,顿时让我觉得很特别的、很震撼。难怪它被算作是世界著名的十大教堂之一。也有人提议说如果评现代世界七大奇迹,那圣索菲亚大教堂也是当之无愧的。
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特色在于它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共有的宗教博物馆,由于历史的变迁,从325年君士坦丁大帝为供奉智慧之神索非亚而开始兴建,到公元537年查士丁尼皇帝为标榜自己的文治武功进行重建,把它作为基督教的宫廷教堂。经历了九个世纪后,公元1453年6月,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攻入了君士坦丁堡,把教堂内所有拜占庭的壁画全部用灰浆遮盖住,所有基督教雕像也被搬出,并将大教堂改为清真寺,还在周围修建了4个高大的尖塔,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圣索非亚大教堂的面貌了。
索菲亚大教堂在希腊语里的意思是“上帝智慧”。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经历了由神庙到教堂,再到清真寺的地方,随着土耳其共和国的建立,1934年该教堂失去了其宗教意义。1935年2月1日,这座建筑重新以博物馆的身份对世人开放。教堂是拜占庭式建筑的代表作,创造了以帆拱上的穹顶为中心的复杂拱券结构平衡体系。主体为长形,内壁全用彩色大理石砖和五彩斑斓的马赛克镶嵌画装点铺砌。
我是怀着敬畏之心走入圣索菲亚大教堂的。游览前也看了若干攻略介绍大教堂,但还是没有记住多少,进去之后就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了,临时翻看LP,但总是不太方便。走在石头铺就的回转坡路上,走近那些古老的壁画,抚摸着粗大的大理石石柱,抬头望着那些如花朵般盛开的散发着幽黄光线的巨大吊顶,仿佛走进了时光的隧道,为曾经的变迁、为高大的穹顶,宏伟的建筑、为那些精美而又斑驳的具有宗教一样的镶嵌画、为那些古老的文字,还有精湛的建筑艺术而表示深深的敬畏。
旅游小贴士:
索菲亚大教堂门票是每人30里拉。游览时间大约2个小时左右。如果您在伊斯坦布尔能多呆一些时间,那就可以购买一张博物馆的通票大约80-100里拉,有效期为3天,可以去伊斯坦布尔所有的博物馆,还是挺值的。
相关资料
圣索菲亚大教堂坐落在蓝色清真寺对面。在1453年以前,一直是拜占庭帝国的主教堂,此后被土耳其人占领,改建成为清真寺。拜占庭建筑最光辉的代表是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东正教的中心教堂。是拜占庭帝国极盛时代的纪念碑。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集中式的,东西长77.0米,南北长71.0米。布局属于以穹隆覆盖的巴西利卡式。中央穹隆突出,四面体量相仿但有侧重,前面有一个大院子,正南入口有二道门庭,末端有半圆神龛。中央大穹隆,直径32.6米,穹顶离地54.8米,通过帆拱支承在四个大柱敦上。其横推力由东西两个半穹顶及南北各两个大柱墩来平衡。穹隆底部密排着一圈40个窗洞,教堂内部空间饰有金底的彩色玻璃镶嵌画。装饰地板、墙壁、廊柱是五颜六色的大理石,柱头、拱门、飞檐等处以雕花装饰,圆顶的边缘时40具吊灯,教坛上镶有象牙、银和玉石,大主教的宝座以纯银制成,祭坛上悬挂着丝与金银混织的窗帘,上有皇帝和皇后接受基督和玛利亚祝福的画像。
圣索非亚大教堂是2008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在伊斯坦布尔的起跑点。作为世界上十大令人向往的教堂之一——圣索非亚大教堂与蓝色清真寺隔街相望。北京奥运会火炬的境外传递第二站就是从这里启程。
335年由君士坦丁大帝首建,532年查士丁尼一世续建。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占领,被改建成为伊斯兰教的清真寺,现为博物馆。
皇室之门
走进大门的回廊,然后可以从皇室之门走入大教堂
大教堂外的残垣断壁
教堂的中央大穹隆,直径32.6米,穹顶离地54.8米,通过帆拱支承在四个大柱敦上。其横推力由东西两个半穹顶及南北各两个大柱墩来平衡。穹隆底部密排着一圈40个窗洞,教堂内部空间饰有金底的彩色玻璃镶嵌画。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集中式的,东西长77.0米,南北长71.0米。布局属于以穹隆覆盖的巴西利卡式。
一楼和二楼都有精美而又斑驳的马赛克镶嵌画,都是和宗教相关的主题,耶稣、圣母、国王,王后。
这是一段回转的斜坡,从这里上二楼。
南边画廊创作于13世纪的马赛克壁画:最后的审判(deesis),耶稣在中间,圣母玛利亚在左边,施洗者在右边。下面有一小幅说明的图,是仿的原图。
二楼俯瞰
一楼大厅
阿拉伯文的书法展
圣母和圣婴的镶嵌画,创作于9世纪。
教堂外的净洗池富于伊斯兰教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