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看鲁本斯等人的油画展

标签:
北京国家博物馆列支敦士登王室珍藏展鲁本斯文化 |
分类: 旅行散记 |
周五下午,公司组织大家去北京国家博物馆去看油画展,国博修建之后我这是第一次来参观,小学时每次来天安门春游学校会组织去历史博物馆参观,但那时不是太喜欢去看那些文物和历史展。用自己的身份证可以在博物馆门口领票,然后接受安检,就可以去参观了。
我们先去参观的是“鲁本斯、凡·戴克与佛兰德斯画派——列支敦士登王室珍藏展”,每人门票是20元。一共有100幅精品油画,还有版画与挂毯,涉及肖像、风景、静物等种类,主题涵盖宗教、神话和历史,完整地展现了十六、十七世纪尼德兰南部地区绘画发展的历程,作品分两个展室展出。这是佛兰德斯画派大师作品在中国的首次也是最大规模的展出,使中国观众不出国门就欣赏到高规格、高质量的经典名作,近距离地感知巴洛克艺术的恢宏气势和浪漫情怀。
在观看展览的过程中,同事告诉我们可以用手机扫二维码,这样就可以链接相关网站,了解此画作的相关介绍了。我用手机微信中的扫一扫对着二维码一扫,还真方便。馆内提供了wifi,网速很快,这样对于我这样不是专门学美术的外行来说,可以了解画的创作背景和画面展示的内容,以及从艺术的角度如何去欣赏。
展室内不允许拍摄,下面的那些油画图片都是网上截图得到的。
作品名称:《战神马尔斯与瑞亚•西尔维亚》
作者:彼得•保罗•鲁本斯[1577(齐根)-1640(安特卫普)]
创作时间:约1616-1617年
类别:布面油画
规格:207.5 x 271.5厘米(画面) 230.5 x 292.5 x 9厘米(画框)
收藏单位:列支敦士登王室收藏,瓦杜兹-维也纳
作品名称:《一束鲜花:列支敦士登花束》
作者:罗兰特•萨弗里[1576(科特赖克)-1639(乌德勒支)]
创作时间:1612年
类别:木板油画
规格:49.4 x 34.5厘米(画面) 66.2 x 51.2 x 7.1厘米(画框)
收藏单位:列支敦士登王室收藏,瓦杜兹-维也纳
作品名称:《玛利亚•德•塔西斯(1611-1638年)的肖像》
作者:安东尼•凡•戴克[1599(安特卫普)-1641(伦敦)]
创作时间:约1629-1630年
类别:布面油画
规格:129 x 92.8厘米(画面) 151.5 x 116 x 9厘米(画框)
收藏单位:列支敦士登王室收藏,瓦杜兹-维也纳
作品名称:《伯利恒的户口调查》
作 者:小彼得•勃鲁盖尔(1564年生于布鲁塞尔,1638年卒于安特卫普)
创作年代:1607年
类 别:木板油画
规 格:123 cm × 170 cm
收藏单位:列支敦士登王室收藏,瓦杜兹-维也纳。
作品名称:《收藏家的画廊》
作
创作年代:1630年后
类
规
收藏单位:施波恩-布赫海姆收藏,维也纳,永久性借与列支敦士登王室收藏,维也纳。
藏品编号:G 28
小弗兰斯•弗兰肯这幅《收藏家的画廊》中的人物很可能是康纳利斯•德•贝耶尔(Cornelis
de Baellieur,1607-1671)绘制的,而其中的建筑可能出自汉斯•约丹斯三世(Hans
Jordaens
III,约1595-1643)之手。自然藏品集中放在一侧,一个男孩牵着猴子正在欣赏;这不仅象征着大自然的造化,也代表着感官的享受。这幅画的重点是密密麻麻挂在墙上或立在地上的一幅幅画作。客人们一边在房间内漫步欣赏,一边热烈地讨论着。在画面的中央,一群尊贵的人正专注地审视着瓦尼塔斯寓意画:“人世间的一切都是短暂的”,这种理念是设立艺术品收藏室进行收藏活动的一个重要的宗教动因。在其他画廊中,愚蠢无知的一群人非但没有欣赏,反而破坏着展出的艺术作品,这与面对作品侃侃而谈的学者们形成鲜明对比。拥有专业知识是成功搜罗到重要藏品的先决条件,而高品质的收藏又会提高收藏者的威望。画廊画中,除了虚构的画作外,也有几幅画是真实的绘画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威廉•凡•赫克特(Willem
van
Haecht,1593–1637)1628年创作的《康纳利斯•凡•德•吉斯特的画廊》(Gallery
of Cornelis van de
Geest,安特卫普,鲁本斯故居),另外还有哈布斯堡里奥波德•威廉大公(Archduke
Leopold Wilhelm of Habsburg)收藏的小大卫•特尼尔斯(David
Teniers the
Younger,1610–1690)的一些作品。在小弗兰斯•弗兰肯的这类作品中,只有《罗库克斯市长家的宴会》(Banquet
in the House of Burgomaster
Rockox,慕尼黑老美术馆)可以确定是描绘了真实的藏品。今天,这些“画中画”对于重新绘制遗失的画作和历史藏品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即使人物在画作中并不占据主要位置,这类绘画作品对突出人物的个人形象也有重要作用。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谢洛尼莫•詹森(Hieronymus
Janssens)的《全家福》(展品067),作品中,一幅幅艺术瑰宝构成了一种宏大的背景。
作品名称:《大胡子男人头像》
作
创作年代:约1612年
类
规
收藏单位:列支敦士登王室收藏,瓦杜兹-维也纳。
藏品编号:GE 113
彼得•保罗•鲁本斯描绘过大量的人物头像习作,以便从中获取人物创作的素材和灵感。在1640年编写的鲁本斯遗作清单中,这些习作被称为“来源于生活的人脸和头像”。这些习作的目的是提供有代表性的模型,为神话或宗教人物提供基础形象,这一点从粗砺的笔法上可见一斑,而这幅图中乱蓬蓬的大胡子更将此目的表露无遗。包括王室收藏所持的几件作品在内,这些习作大部分创作于1612至1618年间,正是鲁本斯工作室高产的时期。
《半人半马的涅索斯挟持赫拉克勒斯的妻子得伊阿尼拉》
1755 年油画
路易•拉葛内(法国,1725—1805 )
这幅油画表现的是涅索斯挟持得伊阿尼拉的神话故事。半人半马的涅索斯用双手把来往的旅客抱过冥河,并索要渡河费。一天,赫拉克勒斯和妻子得伊阿尼拉来到河边。赫拉克勒斯不需要帮助,轻松涉水到达对岸。他的妻子得伊阿尼拉是凡人,需要涅索斯帮助才能过河。涅索斯将得伊阿尼拉扛在肩上,向河岸走去。涅索斯被年轻漂亮的得伊阿尼拉吸引,失去了理智,想要把她掠走,得伊阿尼拉吓得大声叫起来。刚上岸的赫拉克勒斯听到妻子的叫声,看到半人半马的涅索斯企图挟持妻子,愤怒地从箭袋中抽出箭,朝涅索斯射去。
走出国博看到落日。
太阳落山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