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迷蒙中漫步朱自清笔下的荷塘

标签:
烟雨迷蒙中漫步朱自清荷塘月色清华大学摄影朱自清 |
分类: 旅行散记 |
在水木生态园喝咖啡的时候,我忽然想到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记得有一年夏天在清华大学游玩,在“水木清华”处看到过一次荷塘,比这里的大,湖边还立有朱自清的石雕像,当时就以为那就是作家笔下的荷塘了,但也曾有疑问,为什么散文说写的荷塘是曲曲折折的呢?而那里的荷塘比较大,一点没有迂回曲折之处可寻。所以这次看到此处荷塘让我禁不住想到,或许这才是朱自清写的荷塘呢。想到这些我忙起身去问那个吧台后面的煮咖啡的小伙子:你知道吗?门前的荷塘可是朱自清写荷塘月色的那个荷塘?小伙子腼腆地笑了一下,感觉他似乎没有学过那篇课文,但他说:我听我们经理说就是那个荷塘。我看他很不自信的样子,就决定去附近考证一下。
我和儿子绕到咖啡吧后面,看到生态园后面的一大片假山,上面爬着葱郁的爬山虎,假山下有一个池子,但现在没有蓄水,池子的对面还有一大片绿茵茵的草坪,雨后这草坪就更显得更加滋润和青碧了。我们先发现了一个圆环行的石雕,我以为是水井,就和儿子走过去看中间石头上的介绍,原来是圆明园的物件。又环顾了一下周围,发现背面有个高大的石碑,跑去一看,正面刻的是“近春园遗址”的字样,背面的文字很多,儿子读的快,告诉我说:这里写着呢,一九二七年夏,朱自清夜访荷池,撰有名篇《荷塘月色》。原本朱自清看到的荷塘曾经是个荒岛,后来才得到修建,今天所见的荷塘,亭台,都是修整之后的景象了。
我拿出手机又查了一下资料,才知道了如下内容:
近春园原为清咸丰皇帝做皇子时的旧居,原为康熙皇帝的熙春园的中心地带,属于“圆明五园”之一。近春园荷塘是清华园水系两湖一河之一(水木清华荷花池、近春园荷塘和万泉河)。朱自清教授的名篇《荷塘月色》中的荷塘就是指这里: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象笼着轻纱的梦。
近春园荷塘因散文名篇《荷塘月色》而闻名,1927年夏,居于附近的朱自清先生漫步于荷塘西北角,写下《荷塘月色》一文。现在岛上建有“荷塘月色亭”以资纪念,亭内有朱自清先生手迹。但许多人常将“水木清华”处的荷塘误认为是《荷塘月色》中的荷塘,这也是“清华四怪”之一:“两处荷塘争月色”。
经过此番考证,我们确信中午休息的水木生态园前面的荷塘就是是朱自清写荷塘月色的地方,有碑上文字为证。只不过当年月夜朱自清看到的是个荒岛,现在已修建的像公园了。流水,月光,碧叶,荷香,在大师笔下如歌一般曼妙,坐在荷塘边默默回味,实在是一种享受啊。
在烟雨蒙蒙的日子漫步朱自清笔下的荷塘,这里的荷塘还真是曲曲折折的,荷塘间有一座“莲桥”,桥上有荷花形的灯,估计晚上这些灯是会亮的。此时虽然没有皎洁的月色,没有袅娜的荷花,但可见新长出的田田的荷叶,因为是在雨后所以每一片叶子都托着浑圆剔透的雨珠,好似一颗颗大小不一的珍珠,煞是可爱。环岸还有高高低低的绿树,青草也是铺满了最多的还是柳树,它们浓密的枝条探向水面,树下可以看到三两个静心垂钓的人们,岸边古香古色的廊亭,虽然是后来修建的,但与荷塘相映成趣,倒也觉得是很应景的。走在清幽的荷岸边,想着朱自清的名篇,似乎闻到了淡淡的荷香,仿佛听到了梵婀林上飘来了飘渺的歌声,好喜欢这样幽静而诗意的感觉啊。
碑石上的文字证明了我的猜想,上面写了近春园荷塘就是当年朱自清写下名篇的地方。
近春园原为清咸丰皇帝做皇子时的旧居,原为康熙皇帝的熙春园的中心地带,属于“圆明五园”之一。
很精美的门,不知道是否也是过去的物件
廊亭是后来修建的,其实有一次来练习摄影走到过这里,却不知道这就是朱自清笔下的荷塘。
荷塘中的叶影
坐在椅子上感受荷塘也不错哦
近春园荷塘因散文名篇《荷塘月色》而闻名,1927年夏,居于附近的朱自清先生漫步于荷塘西北角,写下《荷塘月色》一文。
桥边的石头上写着莲桥二字
荷塘间有一座“莲桥”,桥上有荷花形的灯,估计晚上这些灯是会亮的。站在桥上观荷塘,感觉好美!
雨珠在荷叶上像无数大大小小的珍珠
荷叶田田
荷塘边到处有可以坐下来休息的地方。
黄与绿,新与旧的交替
河边绿竹环绕着孔子的雕塑
从不同角度看荷塘都是美的享受
钓鱼的老人
陪考的两天,从莲桥上走过无数次
小路被碧色包围着
竹子
雨后,这里的草坪就更显得更加滋润和青碧
那个亭子我没有过去,应该是留有有荷塘月色字样的亭子。
幽静的荷塘
垂钓的人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