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肯尼亚:赤道上的避暑胜地

(2010-02-23 08:16:29)
标签:

肯尼亚

赤道

避暑胜地

游记

旅游

分类: 旅行散记

我先生是98年去的肯尼亚,春节假期特意把过去的照片扫描后,根据照片回忆,写下了当年去的一些见闻感受。

 

肯尼亚:赤道上的避暑胜地  作者:3xyz

肯尼亚:赤道上的避暑胜地

     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是该国最大的城市。满眼是碧绿的景色,再加上一些英式古建筑坐落于其间,所以那里有非洲小巴黎之称。难怪一下飞机,我的同事就感叹,飞机是否降落错了地点,降到了欧洲。内罗毕的纬度基本位于赤道上,海拔1,700-2,000米的高原上。所以这里热带气候并不是很热,年温差在10-25摄氏度之间,平均气温在20度左右,非常舒服,倒有些像赤道上的避暑胜地了。

肯尼亚:赤道上的避暑胜地

       我们去的时候是1998年,肯尼亚还没有列为中国公民旅游目的地。一说去非洲,只听说有许多热带疾病,最恐怖的“昏睡症”,睡着了就几十年醒不过来。出去前打了防疫针,黄热病、霍乱、疟疾等,因为都是蚊子传播的,我出国时带了很多的清凉油、风油精、驱蚊剂。非洲高原阳光辐射厉害,在肯尼亚的时候,我们白天擦防晒霜,晚上抹驱蚊剂,外加电蚊香。其实内罗毕海拔较高,早晚凉爽,基本上看不到蚊子。不过还是害怕见到蚊子,特别是花腿的蚊子。好在呆时间长了也就不再害怕了。

       那年代,中国的驱蚊产品在肯尼亚很受欢迎。过入境、过海关的时候,当地的海关工作人员不断地向中国人比划,往手上抹一些,再往脸上、太阳穴擦的东西。于是,带的清凉油、风油精被送出了许多,也省了支付海关人员小费的美元。当时就想,为啥当地不能生产清凉油呢?没有工业设施还是没有原料?估计现在开放旅游了,肯方出入境管理改进了,不让消费了。现在这个时代,清凉油打发人也不够档次了。

    肯尼亚被英国殖民70多年,许多地方保留了英国殖民者的痕迹。最著名的就是凯伦庄园,电影《走出非洲》就是在此实景拍摄的。庄园里面的树木常青,满眼碧绿。欧式的建筑很精美,还有些富于现代气息的白帆布顶酒吧,庄园里摆放着英国殖民者带来的第一台咖啡机、轮式拖拉机。这里周边是内罗毕地价最贵的富人区。

肯尼亚:赤道上的避暑胜地

肯尼亚:赤道上的避暑胜地

       长期稳定的局势,舒适的居住条件,使得一些国际机构将总部设在内罗毕。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人居中心部。内罗毕还是联合国在非洲的总部,是联合国唯一设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办事处级别的机构,是与日内瓦办事处、维也纳办事处一样的平行机构。因此内罗毕许多商业设施也非常现代化。

肯尼亚:赤道上的避暑胜地

肯尼亚:赤道上的避暑胜地

       蒙巴萨是肯尼亚的海滨城市,1895~1907年曾为英国东非殖民首府。海边海拔很低,因此靠近海边的蒙巴萨气温湿热。蒙巴萨港口由阿拉伯人于11世纪修建,是非洲东海岸最大的海港。

       肯尼亚的低海拔地区气候炎热,属于热带季风区,生存条件宽松。在远离城镇的自然保护区,灌木丛中树枝更密集的地方可能就是一户人家。让人感到,在这里人和动物的区别变小了。据说摘两棵树上的香蕉、挖些木薯就可以填饱肚子。我们看到的当地人都很懒散,唯一例外的是许多勤劳的妇女头顶水罐在找水。

       草屋是这里的特色了。我们去看工地的时住的就是城镇(是个省会,也就两三条街道)上的草屋宾馆,每个客人一间高脚草屋,估计是为了防止雨季积水和一些地面小动物。院子里还有游泳池,但我们却没时间尝试游泳的滋味。不过晚上睡觉时我还是比较警觉,老是害怕不知名的昆虫爬到被单里面来。餐厅也都是木结构的,一般都架在离地面几十公分高,既防积水也防止一些小动物爬上来吧。

肯尼亚:赤道上的避暑胜地 

肯尼亚:赤道上的避暑胜地

       这里的海鲜都比国内的个头大,估计还是国人太能吃,没长大就被我等吃掉了。不过非洲的海鲜太大,清蒸也不好吃,就像我们在国内吃的非洲带鱼一样。按欧洲的做法,边烤海鲜边放调料,烤熟了吃还是很香的。记得当时说吃海鲜,问我要什么,我很爱吃鱼虾蟹,就要了烤龙虾、烤螃蟹、烤鱼。接待的朋友说,选一样就够吃了。最后我选的是烤龙虾,因为龙虾在国内最贵,吃了比较值。不一会龙虾就上来了,我一看实在是很大,果然一只烤龙虾就足以吃的很饱。

肯尼亚:赤道上的避暑胜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