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诗画江南西塘月光游记江南水乡旅游 |
分类: 旅行散记 |
醉园倘佯逢春雨,小巷幽深踏足音
下船后我们沿着廊棚向西边的醉园走去,朋友提议大家一起来尝尝南方的炸臭豆腐干,我闻到那股怪怪的味道,就坚决拒绝,看店主人站在油锅边,很闲散地把几块豆腐干用长长的筷子加入颜色发黑的油里,就猜想这豆腐干一定不好吃。但炸出的豆腐干却呈现出好看的金黄色,友人拿着用竹签串起来的豆腐干,津津有味地吃着,并热情地劝我也品尝一下,我还是谢绝了。
人家说到江南如果没有看到雨,终将会是件憾事,我们这两日的游览还真是没有赶上雨,天气一直是多云或阳光灿烂的。心里正这样想着,忽然天空中就传来了一阵急促的雷声,“要下雨了!”我顿时兴奋起来,这雨终于被我们盼来了。
走进醉园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阴沉下来,很快一场雷阵雨便来临了。老宅里挂的作品全部是由王亨父子木刻而成,主题多为西塘四季的风景,极富特色,作品中明与暗的强烈对比,给人的视觉以鲜明的刺激,很有观赏价值。
雨下的很大,廊棚这时候体现了它绵延了若干个世纪的优势,我们不用打伞,就可以悠闲地透过密密的雨帘,观赏雨中的西塘――垂柳、清波、石桥、小舟……这时候我多么希望能有一缕低婉的箫音从居民的小窗里飘然而出,让这雨意的江南撩醉我们的心。
这场雨说来就来,说去就去了,如同给游人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剧目似的,让你看的还没有完全过瘾的时候,不管你同意与否,它都会立刻结束。让我们心中难免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在朋友的引导下,我们来到西塘有名的石皮弄,据说这是西塘镇122条长长短短的弄堂中最窄的巷子,最宽仅1米,我感觉最多只能容纳两个人并排通过。走在刚下过雨的小巷,听脚下踏出清脆的旋律,令人不自觉地就想起戴望舒的“雨巷”,那个有着丁香般愁怨的女孩子是否正撑着一柄油纸伞,袅娜地朝我们走来呢?
我们由石皮弄往里走进去一点,就来到了百寿厅,这里的主人是个年届七旬的老人,非常热情健谈,为了让我们看的更清楚,他特意打开灯,给我们详细地介绍镇上一宝----尊闻堂的百寿梁,他一边用竹竿给我们指点着,一边告诉我们说:“你们看,这道梁全长约5米,中间刻有一百个“寿”字,组成长长的菱形,中间还饰有云纹。”接着又分别给我们介绍其他横梁、纵梁的柱饰,让我们不住地赞叹过去匠人雕刻的功夫,实在是很精细。
厅中一把古旧的摇椅让我们来了兴趣,分别坐上去体验一下舒适的感觉。上楼后我们才发现二楼竟然是旅馆,这里的房间既有老式的家具,又有现代的设施,游人可以自由选择住宿的方式,和我们住的怡园宾馆类似,当时我们就没有选标准间,而是选择了古香古色的老宅。在老式的房间里我们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盆,老人告诉我们那是用来给小孩子洗脚的盆,难怪它的上面有一半被精美的雕花木板盖住,木板的一边是环绕的椅背。这样小孩子洗脚时可以坐在这里,多巧妙的设计啊!
晚风拂柳摇橹动,灯影波光小舟移。
黄昏时分,小镇变得安静的许多,我们忽然感觉腹中有些饥饿,大家商议选择一个临河的酒家,这样可以一边用餐一边赏景,多美的事情!于是我们走进“又一村”酒家,朋友为我们选了几样江南的特色菜,又要了一瓶当地的善酿酒。
饭余我们便悠闲地倚着身旁的雕花木窗向外看去,河水偎着小楼发出亲切的呢喃,河对岸的廊棚和各个酒家高悬的红灯笼,远近高低错落着,这时候都次第亮了起来,给古镇增添无数的光彩,灯火阑珊的西塘之夜竟也是如此的温柔美好!
再次漫步在河岸,白日熙熙攘攘的人流已经散去了,夜好静啊,小镇似乎也要渐渐睡去一般。黑的树、黑的水、黑的瓦、黑的船、白的墙、白的灯光,浓淡虚实,变化无穷,古镇仿佛成了一幅等待人们去细细品味的黑白水墨画。这时候如果有江南丝竹温婉的曲子响起,那将是怎样一种的享受啊!
此刻的我多想化作一尾鱼儿,自由地倘佯于清波中,伴着小船的欢笑声,进入醉人的梦乡;又想化做岸旁的一棵垂柳,随风舞动翠绿的枝条,默默聆听水乡古老的心声。
坐在河岸石栏边小憩,我们极力鼓动朋友,在这静夜为水乡倾诉一下心声。友人拗不过我们的恳求,终于放歌一曲,嘹亮浑厚的歌声立时引来不少居民驻足,连游船上的人们也报以热情的掌声,船上传来一个女孩子的声音:“再唱一个,好听!” 友人顿时来的兴致,把自己拿手的歌曲,一首接一首深情地唱了起来。
短暂的江南之旅即将结束,此行圆了我心中多年的水乡梦,虽然只是匆匆浏览,但却给我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我希望如果再来西塘,定要小住上几日,学画几幅水墨画,拍摄无数帧照片,再悠然地去赏曲、品茶、乘舟、登桥,细细品味江南水乡古老温婉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