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公公话说从前系列九伐木

(2007-01-29 11:39:33)
 
在听公公话说从前--伐 木

  完达山虽不是高山峻岭,却绵延数百里。在针阔叶树种混杂、灌木丛生的原始森林里,生长着红松、落叶松、杨树、桦树、槐树、榆树、柳树、黄菠萝、核桃楸、水曲柳、椴树、栎树(俗叫柞树)、水冬瓜……等。其中以红松、黄菠萝、核桃楸、水曲柳为名贵树种。森林资源十分丰富,为我国主要森林产区之一。

  在东北农村,农民经过了一年的辛勤劳动之后,到大雪封门的时候,他们就都蜗居在家里,盘着双腿,坐在滚烫的火炕上,抽袋“关东烟”,促膝谈天,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享受着农家乐,过着“一头牛,苞米楼,老婆、孩子热炕头”――自给自足的生活,这就是所谓的“猫冬”。
  
  可是北大荒人却不能这样,无法体验这种怡然自得的生活,每到隆冬季节,我们就冒着“三九”严寒起早贪黑地用镐头在刨肥,用自制的人拉爬犁在紧张地往积满大雪的田间送肥,为来年丰收做准备。更主要的是集中大批人马兴修水利,排除沼泽地的积水,为开荒工作打下基础。另一部分人马则投入上山伐木的工作,为明年盖房工程准备木料。他们一年到头就是马不停蹄,一环扣一环,一个战役接着一个战役,进行超负荷、超强度的劳动。哪有“农闲”可言,哪里可以进行“猫冬”呢?现在我就先来介绍一下伐木工作吧!

  进山伐木人员确定后,较近的伐木点可以采取起早贪黑,早出晚归的办法。假如一日不能返回的伐木点,就由先遣部队用拖拉机拉上大爬犁,带上棉帐篷(即临时的房子)、伐木工具(大斧、小斧、大锯)、炊事器具(锅、碗、瓢、盆、蒸笼、面板、菜刀)及个人住宿生活用品(棉被、洗脸盆)等,上山踩点做好一切保障工作。“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待一切就绪后,大批人马才可以进山。

  在林间人们常满怀激昂的心情,唱起英雄杨子荣在“林海雪原”中的“上山打虎”的那一段――“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那洪亮的歌声不时在密林里回荡着,振奋着人们的心情。伐木是一组三人,各组间彼此要拉开一定距离,以免相互间影响工作或树倒伤人。每组一把大锯,一把斧头,几块铁楔子。在半山腰选定要伐的树木。根据树冠、风向和地势,准确判断好树倒的方向,清理好树木四周丛生的灌木丛及草棵等障碍物。在大树准备要倒的方向先锯一个下口,深度达树干的2/3左右。在反面距离下锯口的上部约15-20公分处在锯上一道上口,在上锯口处下锯时,开始可以按正常速度进行,越接近中心部位,越要加快拉锯的速度,并掌握双方进锯平衡,否则会改变倒树的方向。有时一阵风起,高大的树冠会就势一扭,发出“吱!吱!嘎!嘎!”的断裂响声。这时更要加快拉锯的速度,就势将树木锯断倒下为止,并要发出“顺山倒!下山倒!横山倒!”的号子。在树木倒地后再发出“安全!!”的喊声,这表示树木已安全放倒了。与此同时,人们要向事先清理好障碍物的自认为安全的地方跑去。这时要当心被各种障碍物绊倒,造成伤亡的危险。听到断裂声响时,当心树干劈裂后因重量所至造成的整棵大树向后“倒射”而伤人。这是最危险时刻,切切记住,不能粗心大意。另一种情况,树已被锯断,但就是不能倒下来,这叫“坐甸”。这一下更危险,谁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倒下来,往哪个方向倒?这时人不能离开大树太远,两眼直盯住树冠的动静,以便及时闪开。离树太远,跑的幅度太大,容易造成伤亡事故。还有一种情况,由于判断树倒的方向不准确或下锯位置的方向不准确,或两人拉锯时,用力不均匀造成一方进锯速度快、另一方进锯速度慢而改变了下锯位置的方向,使倒下的大树不能准确倒在事先预定的地上,而倒在另一棵未被下锯的树上,这叫“搭挂”。搭挂不危险,摘挂就太悬了。一棵树的全部重量完全压在另一棵树上,在那儿挂得太瓷实了,不讲究点技巧,休想把它摘下来。倘若不能及时采取措施,把挂摘下来,在风吹树晃的过程中,说不定在什么时候树倒下来,人跑不及被砸伤、砸死。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用冷静的头脑考虑在附近选一棵大树,确定方向后把这棵大树锯倒,让它不偏不倚地正好倒在那棵倒树偏梢部较近的树干上,让它们同时应声而落,倒在预定的土地上,这是技巧之所在。但有时候可能会出现数棵大树搭在一起的现象,要摘这种挂,就更需要有高超的技巧来实现了,而不是一般人所能胜任的!

  在森林里,高大的树木矗立云霄,遮天敝日。有的树木口径粗大,要两人合抱才可围拢过来。来伐这样的木材,尤其是红松,实在是有太多的危险。在伐木初期,由于经验不足,伤亡事故屡屡发生,几乎每年都有1-2次恶性事故。他们当中有老铁兵、下放军官、知青。我的一个同事,在摘挂中当场被砸死。另外一位同事,在伐木中,被大树砸中腹部,打断腰椎,长期瘫痪在床上,不能动弹,造成终身残疾,需要妻子照顾他一辈子。

  在伐木现场,“顺山倒!下山倒!横山倒!”的喊号声,此起彼伏,伴随着大树倒地的“轰隆”声。清脆的嗓音,激昂的歌声构成了一曲战天斗地的交响乐。人们曾用“风在林外吼,雪在林中飘,一片伐木声,满山爬犁道”描写了北大荒冬季的壮美。

  在伐木的日子,人们常常展开劳动竞赛。板报图表成了人们最关注的焦点,没有人不来看进度的,既关心自己班组的红旗插在哪里,也很在意别的班组红旗的位置。常常有一群人在高谈阔论,表情各异,有的是眉飞色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有的是明显的不服气,有的是暗暗憋气使劲儿,讨论中还时常会斗起嘴来,争辩得不可开交,真是一片热烈欢腾的景象啊!

  1959年我们伐下的红松,曾被运往北京,在修建人民大会堂中派上用场,这也是北大荒人的骄傲、自豪。摘挂中当场被砸死。另外一位同事,在伐木中,被大树砸中腹部,打断腰椎,长期瘫痪在床上,不能动弹,造成终身残疾,需要妻子照顾他一辈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