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紫裳诗社 |
主题:紫裳诗社—悼屈子
作者:
上下求索志弥坚,
奇思壮采绘辞篇。
不迁高远爱国志,
身殉汨罗万世传。
主题:紫裳诗社—赛龙舟
作者:
百舸争流竞第一,
云旗招展鼓音急。
忠魂曾忆沉江恨,
主题:紫裳诗社—粽香
作者:
晶莹糯米芦叶鲜,
四角尖尖绳绕牵。
昔日抛江祭屈子,
而今唇齿留香甜。
主题:紫裳诗社————端午朔踪
作者: 秋子
端午风俗,悠久神奇;端午龙踪,扑朔迷离。汨罗江水之激荡,屈子英灵之摇弋。化昆仑之玉英,幻九州之云霓。去不祥之魍魉,腾黄龙于佳期。茫茫乎千载演绎,渺渺乎魂飘万里。
端午起因,本为辟邪消灾。五者,午也。天干中间之数字,具极盛之含义。古人认为,盛极而衰,蕴涵不祥,固五月为“恶月”。汉代众多古籍,均有“不举五月子”之记载。五月初五不祥尤甚,旧俗未满周岁幼儿,到外婆家躲藏,称之“躲午”。端午节之风俗,洒香汤、悬艾蒿、饮雄黄酒、挂钟馗像等,均以辟邪除祟为主旨。至于龙舟竞渡,众说纷纭,踪迹杳迷。或有祭神娱神祈获保佑之远古遗风,或有仰慕高洁追思先贤之怀古遥祭。
或许,龙之强悍,龙之神奇,龙之威风八面,龙之呼风唤雨。古老之黄河长江文明交汇跌宕,演义出炎黄子孙神龙文化异彩瑰丽。驱邪消灾非龙莫属,端午龙踪千舟竞技。
或许,屈原酷爱神龙,诗人留下绚烂之诗句,让人们爱屋及乌?《云中君》之“龙驾兮帝服”;《湘君》之“驾飞龙兮北征”、“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大司命》之“乘龙兮辚辚”;《河伯》之“驾两龙兮骖螭”。先生笔下之诸神,虽同乘龙车,但其情态风姿毫不雷同:云中君辉煌壮丽,湘君哀婉缠绵,大司命狂傲洒脱,河伯轻灵飘逸,东君尊贵深沉;真可谓各臻其妙,异彩纷呈。
或许,屈子石沉汨罗,人们千舟打捞,抛洒糯米,饱鱼之腹,千古铭记?端午晦气化为神奇,端午佳节绵延万里。龙之节日,龙舟竞技。古时,皇家龙舟奢华之极:龙舟浩大,头尾鳞鬣;金饰雕镂,楼台层级;槛曲安设,两舷三桨,气势雄伟,辉煌金碧。有唐代诗人张建封《竞渡歌》为证:“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翰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而今,端午前后,江苏、广东、湖南、湖北、贵州、四川、香港、澳门等地或有“龙船赛会”,或称“龙舟竞渡”,或为“龙船节”,或曰“龙舟节”,或言“龙舟会”。场面恢弘,极其壮观;年年岁岁,如期而至。万浆齐飞白浪卷,千舟龙腾壮河山。
端午习俗,龙舟千帆,源远流长,魂系浩然。
主题:紫裳----怀屈原
作者: 龙城酒囊仙
一生多历难,
半世遭谗妒.
欲使楚朝阳,
反成汉北顾.
杜衡本自香,
沧浪原无恶.
何以安先魂,
清清江水哺.
主题:紫裳诗社---端午怀古
作者: 清风才子
凭栏望断雨萧萧。
春水穿云桥,
迷雾锁逍遥。
席天漫卷香飘飘。
端午醉长宵,
落花不堪摇。
门前水,
朝复朝。
一夕愁起,
两处春凋。
主题:紫裳诗社---端午节
作者: 云山子
今与一友闲聊其家乡之端午节习俗,其家乡近屈原故乡,其节分三日,初五日为头端午节,十五为大端午,二十五为未端午。其中以大端午最盛,逢此日,则各家纷纷团聚,长辈封礼以后辈,而后辈亦回之,尔乡间人聚,各出其艺,如赛龙舟等,颇为热闹。现记。
一节端午三渡魂,
逢五江风黄酒浑。
浪逐龙舟鼓雷动,
旌旗两岸白水分。
青棕抛落寄相思,
离家儿女归纷纷。
莫看此地笑颜开,
实怜屈子情太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