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影视评论 |
现在的影片,公映之前大家的焦点总是放在其中“脱”颖而出的部分,结果通常还不知道剧情,就知道要留心哪些地方了:)
看了《苹果》之后,感觉剧情构思得还不错,导演想要反映的是北京底层人民的生活。这些生活,因为不了解,不能说真实,只能说可能存在。其中的北京街头行人的画面、摇摇晃晃的镜头、狭小杂乱的出租屋、灰蒙蒙的天空、街边墙上乱七八糟的小广告等,构成一种文艺片特有的压抑感。范冰冰穿着很土,以便突出她那底层打工妹的身份及命运。
演员的演技上,我觉得梁家辉及其老婆都塑造得很真实。这里可以说真实,因为我可以看到其中的人性。人性是不管过着什么样的生活,都能看得到,也经历得到的东西。一个有钱的痞子老板,却能对孩子显示出仁慈和留恋。一个管不住丈夫,心理受到伤害的女人,只能通过花钱和出轨来平衡心理。范冰冰的老公,一个洗墙工人,工作的时候碰巧目击自己的女人被强暴,然后借机敲诈,用自己的儿子换钱,最后终于发现儿子比钱重要。
至于范冰冰,我不太清楚要塑造她什么性格。先是喝醉酒莫名其妙地自投罗网,然后接受丈夫的安排生下孩子,丈夫偷走了孩子时,她倒是很伤心。最后她收起行李,抱着孩子准备自谋生路。大概导演就是想要给大家看一看什么叫做“不幸的生活”吧!
这种“不幸的生活”,在《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里,似乎也有所展现。在那部影片里,主人公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子,然而战争夺走了她的丈夫,生活所迫之下她只能卖身为生,受尽屈辱。最后和意外生还的丈夫一起,回到了家乡。这些主人公有个特点,就是没有抗争精神,逆来顺受,思路又特别有限,根本想不出什么好的法子谋生,最后沦落到凄惨境地,只能得到一点同情分而已。
但我的同情分不会投给她们。我以为一个人,无论男女,首先有责任让自己生存下去,其次有责任为自己建立生存下去的优势,而不是相反。这些软弱依赖的人,是不负责任的人,她们只是给家人带来担心和痛心,没有别的。她们沦为那些掠夺成性者的牺牲品(一般都是男人),是很坏的榜样。她们让世界更加不幸,因为她们纵容了不幸发生在她们身上。她们也降低了女性的尊严,使这个性别更容易受到轻视。
那么,怎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教育,只有教育,才能把人从无知,继而从不幸中解救出来。因此《苹果》告诉我们,一定要搞好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教育他们自立、自强,学会基本的自我保护能力,学会为正确的东西而抗争,还要发展正确的判断能力。这样的话,“不幸的生活”就会减少很多,世界将会更加“和谐”。
最后要说的是,影片前段的那些想要“脱”颖而出的镜头,对剧情没有实质性的贡献,画蛇添足,完全可以删掉。一个好演员,不需要它。一个好片子,也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