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影视评论 |
晚上边吃饭边把昨天剩下一点的《艺妓回忆录》的结尾看了。其实不看也无所谓,前面的部分已经预示了一个对我不具吸引力的结尾。事实上,我觉得后面的1个半小时中在何处结尾都一样。
故事讲的是一个出身孤苦的日本小女孩(章子仪)被卖做艺妓,在未经正式培训之前其实只是女佣。这时,一位风流倜傥的男士在街上注意到她,并给她买了个棉花糖。从此这位女孩的成长动力就是成长为一名艺妓,以便能接近这位心仪对象,因为当时伴随在这位男士的女子,而且是2个,就从事这种职业。有了明确的事业目标,加上她又遇到了一位懂得教育的良师(杨紫琼),很快她便崭露头角并击败了年老色衰的竞争对手(巩俐),但战争和其他因素使她虽时时见到心上人却无法吐露心声,还产生过一些误解。最后,男的不知何故想清楚了,回来找到已经对爱绝望的她,让她做了他的half wife(二奶?),剧终回放了那个小女孩得到棉花糖后奔跑的镜头,由此完成对她梦想达成的欣然回顾。
我想,可能导演想表现一种人,或者一种爱情,或者一种人的爱情,力求表现人们追求爱情的执著精神。不知道为什么,对这些表现我都不在意,偏偏在想,一个人的梦或者使命,其实是非常个人化的,对你宏大无比,万分重要的情节,在整个人类的生活长河中,甚至不是一朵最微小的浪花。对女人来说,这些个人的浪花尤其重要,并被她赋予重要的地位。联想起现实世界中,有不少 包法利夫人式的女人,将感情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上,这些人通常带有对本身所处生活环境厌倦鄙视,却崇尚某种不属于她的高贵生活的特点。不同浪花最后都回归平息,留下的是一个恒久不变的事实河流。事实上,包法利夫人是因为挥霍无度,不善理财造成破产,最后基于经济而不是感情原因自杀,自杀前她的情人没有一个帮她,自杀后还有一个很快结了婚。她最后总算明白了“感情微不足道,是艺术将它们无限夸大”。
爱情在生命中的比重到底应该是多少?不知道,但至少,它不应该被过分夸大。说到底,是你在掌握着这个权重。呵呵,这就是我这个过来人想要说的话。
一首叫“永远永远”的歌这样写道:
我从他那儿知道
所有的举动和呼喊
所有狂乱的吻
以及难懂的词汇
醒来
无家可归
我从他那儿知道
痛苦和欲望
敏感的嫉妒
意识的紊乱
不适当的行为
以及绞痛的心
所有这些事
是的
永远,永远
是的
永远为了他
我耗尽时间
我穷极一生
尽管他会断续地爱我
如果我仅仅是他的一页
还算他的风景
我却仍然想念他
默默地
不过火
却也
强烈……
千万不要同情我
千万别把我描述成
乖乖的小女孩
我自己跌倒
跌倒在
他巧言的狼口
这就是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