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有感而悟 |
离开上个公司的时候,朋友送给我一个喝水用的白色陶瓷杯,有盖子有勺子的那种,杯身和勺子上边都印着可爱的蓝色小熊图案。唯一不好的地方是,勺子的柄特别长,把勺子放在杯子里的时候,就不能盖上盖子。要盖上盖子,就得把勺子拿出来,而且杯身没有设计可以放勺子的地方。
如此不便使用的勺子,基本上被我仍在抽屉里,只在偶尔喝立顿奶茶的时候,拿出来擦擦一用,半年里总共用过大概2、3次。
这天下午特别饥饿,在同事那里觅得苹果一个,奶粉一包。于是又找出了勺子来搅拌。喝完奶后去洗杯子,因为勺子太长,盖子不能完全盖住,洗的时候不免忙乱,结果盖子不小心滑落摔碎了。
就是这个使用率极低的勺子,最终还是导致杯子的整体使用价值被破坏。想一想,其实这个祸根早在杯子出厂的时候就存在了。这种设计本身就意味着这种结果的可能性,要高于其他合理设计导致的结果。所以,在半年前我拿到杯子的时候,现在这种结果就已经存在了。
很多时候,我们所做的事情,或者做的方式,已经给最后的结局埋下了伏笔,只待天时地利,预定的结果就会浮现出来。一个小小的不良习惯,也许就是几十年后某种疾病的因;使用了一种不当的做法,可能就是业绩低下的因;采用了一种不合理的公司制度,或者就是各种内部混乱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