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为幸福的人
为幸福的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339
  • 关注人气:1,10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观课议课问答(五):好课标准

(2015-05-21 10:13:19)
标签:

教育

文化

分类: 课堂观察

观课议课问答(五):好课标准

 

A1小组的老师们在阅读《有效观课议课》时,提出了“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的问题,问题与此类似的还有鲁春老师,他的问题是:“观课过程中应该侧重关注哪些方面?”这些问题涉及好课的架构、理想课堂的愿景问题。

 

我的回应:

教师主要生活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每一个老师都会有过自己的课堂愿景和梦想,现实的行动说到底都是在追逐和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观课议课是帮助我们达到未来目标的一种工具,在使用这种工具时首先需要找到方向,明确目标,不然就可能南辕北辙(比如用观课议课的方式追求可能缺乏人文关怀的教学)。所以,我们需要先问一问诸如此类的问题:“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提出这样的问题不是为了知道他人的好课标准,而是为了建构自己的好课标准,为自己找到前进方向和奋斗的目标。

因为社会环境、处境的差异,因为人生经历、经验的不同,人们很难找到一个大家一致认可的统一而稳定不变的理想课堂标准。如果你问我理想课堂的愿意,我只能分享自己对此做过的思考,以及自己当下心中的理想课堂。

建构理想课堂愿景时的几个方面思考。就我自己,在建构自己的理想课堂愿景时,对这几个方面进行过思考:

一是对“什么是学生”进行过思考。课堂上坐着的是学生,教师是教学生的。那什么是学生呢?这是一个根本问题。经过思考,我找到的答案是,狭义的学生是在学校里,在成人、同伴帮助和影响下,学习生存的本领,获得生活的智慧,体验生命的意义、价值和尊严的人。学习生存的本领,获得生活的智慧,体验生命的意义、价值和尊严,这是学生到学校里生活的意义,也是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在小说《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中,丹对华金斯老师的教学曾经有这样的质问:“这些东西和幸福和生活有什么关系?”教育需要教给学生幸福生活的东西,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的本领、获得生活的智慧,这是我找到的选择、判断教学内容的依据,也是观察和讨论授课教师教学内容处理的一个视角。以语文教师为例,我们可以说,语文老师就不是教语文的了,而是教学生学“生”的,语文学科的存在是因为其中蕴含着生存的本领、生活的智慧,并能帮助学生体味生命的价值和尊严的教学内容,如果语文教学中不能对此有所回应和帮助,语文教学本身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而让学生体验生命的意义、价值和尊严,这又是考察教学活动意义和价值的重要依据。

二是对影响课堂质量的要素进行了思考。就教育的基本要素,大多的观点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经过思考,我认为教育影响不是教育活动中的要素,而是教育者和教育内容、教育资源和手段结合所产生的一种功能。除了人,教育需要借助一些东西,因此,我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外的其他要素通称为“教育凭借”,教育凭借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所学习的教育内容、在活动中所采用的教育工具和手段,以及教育活动得以展开的教育时空环境。基于教师、学生和教育凭借的课堂要素分析,我建立了这样的课堂质量模型(如图),它提供了追求教学质量的着眼点,也提供课堂观察的视角。比如,观察教师的教学状态,观察教师的教学策略;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观察学生的学习策略;观察教学内容的合理性,观察教学手段的有效性,观察教学时间、顺序、节奏的选择,观察教学环境的营造和处理。

观课议课问答(五):好课标准

 

三是对教育实践的特性进行了思考。写文章可以尖锐,做事一定要中庸。教育关涉千家万户,影响学生一生,讨论教育问题可以锋芒毕露引人关注,实践教育活动一定要积极稳妥不走极端。对于各种成功和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个人的看法都是“这个可以有,可能也很有价值,但不能全是它,而且可能有些教学内容、有些学生可能也不适合它”,所以这样思考问题,是因为学生未来人生的需要是丰富多样的。比如,他们既需要对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怀有足够的敬意,又需要有批判、超越和突破的勇气;既需要合作探究,也需要独立思考……而满足学生未来人生完整而丰富的生活需要,教师既需要对学生施加理解、接纳、包容的母性之爱,也需要规则、规范、当头棒喝的父性之爱;既看到当前课堂上不重视学生主体性的主要矛盾,要下大力气在课堂上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又要避免出现教师放弃引导的一边倒现象;既要看到课堂效率低下的主要问题和矛盾,着力提高课堂效益,又要避免盲目提倡和追求高效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过分紧张,缺乏必要的闲适和舒缓,影响了学生的当下生活质量。

一方面,学生人生所需要的教育总体实践应该丰富和平衡,就像我们不能一辈子只补充某一种营养;另一方面,在某一次具体进餐的过程中,我们又会有所选择和侧重,具体到某一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不能面面俱到,蜻蜓点水,而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突出重点,有所选择。这样,我们观察课和讨论课的时候一方面要有整体观念,另一方面又一定要理解上课教师的选择和取舍,不能不顾教学实践的特性求全责备、以片面的思考加以否定。

我心目中的理想课堂。经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思考,我心中的理想课堂有以下一些特征,观课议课也可以从几个方面着眼。

第一,理想课堂要致力于帮助学生实现当下的幸福生活。从道义的角度,今天的孩子在课堂上生活得太苦,做教师的,我们不能不就此有所努力、有所改变;从工作规范的角度看,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师专业标准”都有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的类似表述,《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还有“将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特别要求;从实际效果看,生活因为可爱而热爱,生命因为被珍视而珍惜,只有可爱的生活才能让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快乐的课堂生活、积极而热情的学习状态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更有利于学业成绩的提升。我观察课,大多是把这个放在第一位的,在这一个方面做得不好的课,常常会导致我的腹诽。

第二,理想课堂致力于教师在教学中的幸福生活。对于课堂和教学中的幸福生活,我们有如下想象和展望:(1)课前有期望,老师盼望进教室。(2)课中有创造,教学过程中能胸有成竹、得心应手回应教育事件和情境,能创造性地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3)课后能审美,对课堂教学回望和审视,能获得符合期望的愉悦和温暖体验,它包括对自身能力实现和发展的审美,对教学劳动过程和劳动效果的审美。

把改善教师和学生的生存状态放在理想课堂建设的优先位置,体现了我们在理想课堂建设中以人为本的课堂价值观。这是建设课堂教学中的“生态文明”,而不是单纯强调“效率优先”。

第三,理想课堂要在教学内容上要为学生幸福生活奠基。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说:“课堂教学可以分成三种:最不好的一种是把每堂课看作一个独立的整体。这种课堂教学不要求学生负起责任去寻找这堂课和同一科目的别的课或和别的科目之间有什么接触点。比较聪明的教师注意系统地引导学生利用过去的功课来理解目前的功课,并利用目前的功课加深理解已经获得的知识。……最好的一种教学,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现实生活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关系。”“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现实生活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关系”,帮助和促进学生幸福生活,这应该成为我们的一个教学追求方向,是教材研究和处理的一个原则,也可以成为观课议课的一个视角。

第四,理想课堂是合适教学效率的课堂。有效教学首先是有效果的教学,有效果意味着教师讲的话学生愿意听,学生愿意按照教师的要求去行动。“风物长宜放眼量”,有效益的教学是把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与变化放在一个较大时空(比如超越眼前,超越局部,超越个体)背景中审视,其变化是积极的、有益的。有效率的教学要基于有效果的教学、有效益的教学,从投入和产出的关系看教学效率,教学效率=同学们围绕合理教学内容的比较紧张的智力活动和有价值的情意活动时间/教学所用时间,这个公式的核心理念是:有效率的教学应该基于成长、基于变化;学生的成长变化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实现,实现途径是借助比较紧张的智力活动,用“登山”的方式实现。

观课议课问答(五):好课标准

 

陈大伟写于201552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