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日记·使命与职责
(2024-12-12 10:53:47)
标签:
沙漠荒原教育固边 |
分类: 旅行散文 |
12月7日,星期一,图木舒克,阴,-7~1度
上午上完三、四节课去食堂,已经是最后一波了。非假日的中午总有许多青年教师来食堂吃饭,这时候正好是他们吃完后离开的时间。
我和成教授上楼时,只有杨老师她们那张长条桌还是满的,正聊得热闹。教务处王处长走在我们前面,挤进了边位上,我让成教授挤到王副处长和一个援疆的中年女教师之间,自己到邻桌去定了位。
杨老师看见我走开了,站起身来说:“胡老师坐我这里来吧!”
我自然不会去的。
杨老师又有几天没来食堂了,所以我们没见着,她过来与我聊天,自然是要等我吃完后坐她的车一块回小区。此时梁先生上来了,也在我对面坐下来,他说:“饭后我们一起走吧!”
于是我对杨老师说:“你那么忙,还让你久等了,真不好意思!我吃得慢,你还是早点回去午休吧,我跟梁先生散散步。”
杨老师问梁先生:“你没开车吗?”
梁先生说:“我的车停在东体育馆那边了。饭后我总是要走一走的。”
杨老师和颜老师又约我下午打球,我说:“上午上了课,下午肯定是一觉睡到5点半,打不成球。”
她们走后,梁先生又请我去他那里吃包子。昨天他就邀了我们,我推辞了,成教授和孟教授去了,可今天更不好当面推脱。我说:“下午7点我找你!”
最近两天,教育部来了一位刚退休的副部长调研银铃教师工作,还有位副司长陪同。梁先生说是他主动担负了录像工作,这话我信,我早已经感受过了,新学校未必懂得宣传部的重要性,更不懂得宣传部该怎样运作。
在回小区的路上都是梁先生给我讲这次的所见所闻。
他一再感慨:教育部的领导水平就是高,而参加座谈会的银铃教师就显得太过离谱,还别说思想,就是他们所讲的内容都碰不到一块去!
我说:“教育部所属有那么多顶级高校,教育部的领导自然要有高水平。他们想的、讲的都是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发展策略,可现在的执行人中有几个人能懂?现在的新疆所面临的是治理、稳固的问题,只有在治理、稳固的基础上才能谈发展!占比不到3%的人,要治理和稳固好新疆偌大个地域,先不要谈行不行的问题,至少不是长久之计!新疆不只是有沙漠,还有文化荒原!所以,在新疆办学的第一使命就是吸引大量的内地青年来新疆扎根!又一次做这样的人口大迁徙,不仅关系到新疆长治久安的问题,还能大幅度地减少内地的就业压力。像这些自命不凡的文科教授,不知使命,能懂职责?开口闭口都是科研,好像他们曾经的论文真有多大价值似的,好像现在新疆有了他们就能办一流学校,也不问问:没有设备与环境,把科研当成闹着玩呢?科研一定要到新疆来做吗?新疆就一定要一流大学吗?新疆迫切需要的是改善人口结构、普遍提高文化素质、提升管理水平,而不是急需提高科研水平,守土安邦才是第一要务!所以,新疆急需的是普通教育,新疆的学校应该创办新疆需要而且可以安置就业的学科专业,用扩展这些实用专业的方式扩大招生规模!连国家的大政方针都弄不明白,还别说他们的观念如何荒谬,即便是他们指导年轻人为杂志凑数的论文,还可能误导社会感观。尤其那些年逾古稀了还一门心思哗众取宠的人,想的无非是怎么能留下来继续为在国外的孩子赚钱!他们能脚踏实地吗?同这些人座谈,能有什么新意?能不让领导自我怀疑就已经万幸了!呵呵!”
梁先生很佩服,由衷地说:“胡老师对国家的大政方针理解得真透彻,你平时说的就同这位副部长的讲话高度吻合!”
副部长的理论和观点让梁先生很受鼓舞,明白了自身价值,情绪很高,看来他已经不再为去留的问题纠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