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日记·魅力中国
(2023-11-29 12:58:57)
标签:
援疆日记获奖文化环境规范治理 |
分类: 旅行散文 |
援疆日记·又获奖了
11月23日,星期四,图木舒克,多云,-4~9度
我在办公室靠着椅子小憩了一下。然后起身整理本月的督导报告,工作做完后,觉得有些累了,就看了看手机,收到了“魅力中国”诗歌散文大赛组委会发来的微信,通知我的《浯溪游记》获奖了,并邀请我参加颁奖典礼。
颁奖典礼的参会人员需交多少元的会务费,旅途费用自理。没有邀请函的,都不能与会。如果不能到场,也需缴纳多少元的诗会管理费、制作奖品等费用。可是大赛公告中可没说要缴纳这些费用哦!公告自然具备法律效应。公正公平首先是透明公开!
举行颁奖大会,也是给新人顺利进入文化圈制造机会、开发资源,这个我懂!可我既不是新人,也对任何人为圈子都毫无兴趣,甚至鄙视,实在用不着参加这样的盛会。我之所以参与比赛,只是为了发扬光大中华文化而已。特地做一些获奖金杯和豪华证书有什么价值?让人自我陶醉罢了。我觉得这个通知怪怪的,似乎是不参加颁奖典礼或者说不交会务费就不给奖似的,难怪微信通知说获奖了而不说获得了几等奖,大概是说:要想知晓获奖情况只能交了会务费才有可能?或者是不缴费而又不得不发证书时,就会有降低获奖等级的危险?这次大赛是某协会名下的,正规性和质量水平应该不用怀疑,但这么许多年来,某协会的名誉可不怎么好,还是拭目以待吧!我还真不信:像这类大赛,没有高品质的文章怎么能撑得起门面!但愿是因为首届举办大赛的经验不足造成的误会才好。
组织文学大赛原本是推动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大好事,但举办方若是利用获奖证书实施变相的买卖,必将严重破坏中华民族的文化环境、阻碍文化复兴和社会发展,如同破坏社会道德一样,后果严重!对于这类行为,国家应该出重拳加以惩治,让中华文化得以传承和健康发展。
好在这只是个微信通知,没有公章,不理会就是了。
颁奖大会这个事情不会假,我获奖了也不会假,有品质在呢!但这个时间我的课还没完,去参会还路途遥远,也没有钱,所以不会想去参加颁奖典礼。以后我每年都获这么多奖(以防衰老),若都要去参加颁奖典礼,肯定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每次得奖不但没有奖金或稿酬,还得另外掏钱拿回本该属于我的证书,这格外的经济负担,我可担当不起,迫使获奖作者承担颁奖费用也无天理。可见,在这个年代,真正的文化人都是很寂寞的,而且很寒酸。
我参加这类比赛的另一个原因,无非是自我鉴证一下罢了,看看出世之人入世之实力,顺便享受些儿成就感,也真实地了解一下当今社会文化环境与文化底蕴。一等奖是当然的,不是一等奖我没有兴趣。但声名原本是身外之物,我从来就没当回事儿,给不给获奖证书无所谓,不要也罢!所以我不打算再理睬这个事,已经看到了结果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