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日记》(五)
(2023-04-02 12:49:10)
标签:
日记援疆公交车文化 |
分类: 旅行散文 |
2月18日,星期六,图木舒克,阴,一9~9度
今天步行去了市区,想看看周边的环境和图市市容,还想寻找些人文内涵。
一路上找不到迁移后留下的维族人居痕迹,也没看到建筑物上有以往习惯了的双语文字,心情特别好,新疆必然会更加安定和谐了。
图市显然是建立在沙漠上的,至少是在沙漠边缘,整个城市就像处在平原中,又没有太高的楼,所以,除了笔直的道路可以通天外,视线都不远。这座新城规划得方方正正的,干干净净,树木种植得特别多,若是在夏季,一定会很漂亮。
因为这里特别缺水,所以费水的农作物都不种了,只种棉花,或者除了牛羊肉及其相关产品,生活物资很少有自产的,尤其来自内地的食物都不便宜,臂如草鱼、链鱼,而来自俄罗斯的都不贵,壁如多宝鱼、鳕鱼,包括天燃气。而衣帽鞋袜便宜,自然得益于自产自销的原材料。
一路上看到了一所小学,因为是周六,没有学生。
看到了一所中学,是凭校门前留连的学生判断的,可怎么也找不到校名,教学楼上还是有表现办学理念的大字。
这里仅一所刚刚升为本科的大学,城市自然不会大,全城好像只有6条公交线,通过车站公交线路图,我相信这一路走来,图市的概况基本已经了然于胸,新疆的新城区大约也都是这个样子。
可以回去了,于是顺便采购了些生活必需品。
从超市出来,遇上了银龄邓教授。陪同邓教授的青年教师主动要开车送我回来,我坚持说要搭公交车体验生活,还可乘车浏览市容,小青年这才作罢。
找到5路车站后,又足足等了半小时车才来,车上还没有乘客。司机是个中年维族人。一路上他先是用维语打电话,像是骂人,太做作了!离开市中心就大声播放维族歌曲,我总有种异样的感觉,莫非是第六感?
快到地了,我对司机说:我在政法学院门前下,他却在润疆园和政法学院前门之间停了下来,说:车站就设在这里,我也没办法!一一奇怪,我既没有说在这里下车、也没说在这里下车不行呀?
可这片地方除了润疆园小区和政法学院两个点之外,别处都是无人区,包括相距差不到一公里的两点之间。居然人员密集点不设公交车站,而专拣无人区设站,这究竟是在干什么?真应该彻底查一查公交公司的领导,是对党不忠诚,还是对人民有深仇大恨?习总书记语重心长反复告诫的事情,他们全然不上心?
我站在住处与学校之间犯难了:是先去学校食堂?还是先去宿舍放下手里的东西再去?两头差不多都隔500米!因为手里的东西不算太重,决定还是先去学校。
正走着,远远看见那辆公交车在学校门前调了头正停在那里。一一世界上还有这等无良公交车司机吗?细想一路上这个维族司机的所作所为,不能不让人惊觉!治理新疆,任重道远。
显然,若是这两个车站能方便于教职员工上下班,仅这一公里的车程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还会强于整条公交践路,也有益于空气质量的提高。
回到宿舍,觉得冷清,心情和房子一样空荡荡的,于是再询问装移动宽带的事,说是昨晚就来了,敲门无应。一一真真怪事特别多?昨晚我为等待宿舍装移动宽带,直到24点整才上床!一楼的灯光不抬头就可看见,更不用说在楼道口!唯一可能的是我正好在洗澡,才不过10钟不到,等了8天8夜,真有这么凑巧偏偏就错过了这10分钟?
这下麻烦可大了!难不成又会像领取生活用品一样,或是如同等待快递包裹一样,被人随意戏弄吧?网信人员下楼时没再顺便敲门便可为证!难不成这也是一个地方的特色?若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就得从改良水土做起,这是最基本的兴国策略!没有一方水土,如何引进高端人才?更不用说培育人才了!
援疆期间,能看看电视是唯一的娱乐或放松,若连这个唯一的生活内容都没有了,就只能通过手机看窗外,要有多么强大的毅力,精神才不会崩溃?今后,可能真得求助于和我坐对桌的、心理学专业的杨教授了!
先前,同来的郭教授问我:有电视么?我回答:我无所谓,通常也只看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而已。当时说完就忽然觉得少了点底气。才来新疆10天,真实的体验,仿佛有了从现代生活中突然被打回石器时代的感觉!郭教授带夫人同来,是少了些许寂寞,可代价是夫人遭罪。所以我建议他乘这些天没课,带夫人去喀什玩玩。
这几天生活中几乎事事不顺,仿佛正经历涅槃,想想左宗棠才能添些许勇气,却还是第一次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要“敢为人先”,真的太不容易!好在我还有个玩文字成娱乐的特长,否则,能怎么解脱自我?把不定哪天心血来潮,再出一本书,名字就叫《援疆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