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跃荣《宋词解谱》·木兰花慢词式解说
(2020-06-01 09:05:47)
标签:
宋词木兰花慢语言文学倚声填词 |
分类: 解密诗词 |
胡跃荣著《宋词解谱》
《木兰花慢》词式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合句式),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合句式),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韵律说明:
格律中句末为平声的都可踩平声韵,不可换韵。主旋律是“仄仄平平”。
《木兰花慢》词式原本是上下阕复制式,只是下阕起句将上阕起句添一字(摊破)并增了韵而已。增韵只须调整平仄就是,若是摊破,下阕起句在这里就有了许多变化。
首先,若直接在起句前添字并增韵,格式自然就是“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这种只给句首添字,语句平仄自然是要梳理的,所以理论上还不应该算作摊破,即便这样简单时,还可给这个句式中句首二字增暗韵,再又将暗韵明写时,起句又成了“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由此可见,暗韵有明显的缓声促调的功能:进而,若增韵的二字短句还能成为上下阕之间的插入短句,便又有了过片功能,就可以独立用作过片,于是,从原本六字句中分离句首二字后,余下的四字短句就只能组合到其后接句中,无论这四字句用不用韵,格式都是“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再玩不增暗韵情况下的摊破。摊破的目的是变化、是不同,若将这个新添字看作是给整个上阕起句格式添的字(而不只是给首句添的字),则整个起句的平仄自然都是要梳理的,即必须对整个起句的句读和平仄都进行调整,即(已经拟定添一字的前提下)“摊破起句”。摊破的原则是“保持词调的主旋律不变,但可以缓声促调”,其实只用保持句末三字(或五字)平仄不变就是了。于是下阕起句的格式还可以是“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合句式)”。其中五字合句式是为缓声促调而设计的,是将原本两个三三短句减一字(前移)合句而来,并将这一字移到首句去了。
宋词中的合句式都是用来缓声促调的,原本就意味着句读可停顿,以调整句读来表现声律节奏和语调语气,但不宜过多,否则必导致句读参差而乱了调。无韵脚处的合句式不拘平仄,有韵脚的合句式前合句不拘平仄,其后合句依然是要为主旋律服务的,所以,宋词的合句式概可写成一般诗句,有韵脚处保持与主旋律相合就成。《木兰花慢》词式中的六字合句式可看成三个二字短句合成的,而无关韵脚,可以不拘平仄而变化多多,无非作缓声以为其慢。该合句式还可看成由“平平”和“平平仄仄”(第一字不计平仄)合成的句式,故此时自然又可将该句的前合二字短句分离出来增韵,语言文字能力强的话,这样的二字短句自然还可以写成插入短句。于是,在《木兰花慢》词作中,就有了增韵的二字插入短句体。
宋词的同一句组中,尤其是三联句组中,相邻句字数相同的都可写成对偶句或排比句式,同一句组中字数不同的相邻语句通常都是延展句式,不外乎前引后伸或前铺后展。在有句型的条件下,平仄都可以调整。逃避句型时可摊破句组使字数相同的句子不相邻或使其句读不相同,但得保持与主旋律相合,所以这类句式中除句末的三个(或五个)字外,其它字处一般都不拘平仄或者说都可以调整平仄结构。延展句式中的分段符只是表示句读而已,分段符可以移动(也是一种简单的“摊破”形式),除七字延展句外,高品质的延展句中的分段符都是可以省略的,但省略分段符的延展句式其长度一般不超过十个字,多于十字的都应标记句读才是,平仄还可调整,只要韵脚处保持与主旋律相合就是了。《木兰花慢》词式中,句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可以写成由句首一个衬字引领的三联四字句组,其中应含有对偶或者排列句型为上;《木兰花慢》的上下阕都有个形似添字格的八字延展句式“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其中的顿号只是表示句读而已,原本是七字句前添了一衬字作强调形式的延展句,特别提示这种句读,在词调上来说,韵脚处的“仄平平”是“仄仄平平”的促调形式。《木兰花慢》词式的三三短句“平平仄、仄平平”可以写成对偶或者排列句型,所以前三字的平仄还可调整甚至减字合句成五字句。上下阕结句的两个六字句可以对偶,还可以摊破成三个四字句,其中自然应该要有对偶或排列句为好。
所以说《木兰花慢》也是句句有句型的词式,但句型太多,创作难度就会太大,才有了可选择一些句式宽限而不一定都按句型要求达标的做法。
这些足以鉴证:宋词是语言文学艺术,宋词艺术决不是一句“倚声填词”就可以搪塞的!“倚声填词”原本就是子虚乌有的事,而且也不是什么“可平可仄”以及所谓“又一体”的问题,太多的谬论都是宋之后的人们不了解宋词艺术而捕风捉影所产生的,还真不必说是文学水平和语言能力的退化所致。明白了这些道理才可能在写诗填词中成就语言艺术,提高文学创作水平。
《木兰花慢》参考词例
《木兰花慢》(柳永)
坼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倾城,尽寻胜赏,骤雕鞍绀幰出郊垧。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
盈盈。斗草踏青,人艳冶、递逢迎。向路傍、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欢情,对佳丽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倾。拌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酲。
《木兰花慢》(李芸子)
占西风早处,一番雨、一番秋。记故国斜阳、去年今日,落叶林幽。悲歌几回激烈,寄疏狂酒令与诗筹。遗恨清商易改,多情紫燕难留。
嗟休。触绪茧丝抽,旧事续何由。奈予怀渺渺、羁愁郁郁,归梦悠悠。生平不如老杜,便如他飘泊也风流。寄语庭柯径菊。甚时得棹孤舟。
【注】李词在二字过片后添了一个衬字“融”,其实是将后接句中减一字前移,即将两个三三短句减字合句成了五字句。
《木兰花慢》(曹勋)
断虹收霁雨,卷帘幕、与风期。正燕子将雏、莺儿弄巧,日影迟迟。棱醾,牡丹过也,但游丝上下网晴晖。三月韶华,转头易失,密荫匀齐。
常思。入夏景偏奇,是梅雨霏微。更乍着轻纱、凉摇素羽,翠点清池。还思故山旧隐,想葱茏翠竹销窗扉。独倚西楼漫久,此怀冷淡谁知。
《木兰花慢》(辛弃疾)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妲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沈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木兰花慢》(程垓)
倩娇莺奼燕,说不尽、此时情。正小院春兰、芳园昼镇,人去花零。凭高试回望眼,奈遥山远水隔重云。谁遣风狂雨横,便教无计留春。
情知雁杳与鸿冥,自难寄叮咛。纵竹院颦深、桃门笑在,知属何人。衣篝几回忘了,奈残香犹有旧时熏。空使风头卷絮,为他飘荡花城。
《木兰花慢》(曾觌)
正枝头荔子,晚红皱、袅熏风。对碧瓦迷云,青山似浪,返照浮空。高台称吟眺处,繁华清胜,两两无穷。帘卷榕阴暮合,万家香霭溟蒙。
年光冉冉逐飞鸿,叹雨迹云踪。渐暑退兰房、凉生象簟,知与谁同。临鸾晚妆初罢,怨清宵好梦不相逢。看即天涯秋也,恨随一叶梧桐。
【注】曾词是误读了起句有二字短句的秦观体,才将下阕起句添字合句,所以此句多了一字,于是接下来就将两个三三短句减了一字合句成了五字句。
《木兰花慢》(严仁)
东风吹雾雨,更吹起、夹衣寒。正莽莽丛林,潭潭伐鼓,郁郁焚兰。栏杆曲、多少意,看青烟如篆绕溪湾。桑柘绿阴犹薄,杏桃红雨初翻。
飞花片片走潺湲,问何日西还。叹扰扰人生、纷纷离合,渺渺悲欢。想云軿、何处也,对芳时、应只在人间。惆怅回文锦字,断肠斜日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