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侃《广西文场—山水间流淌的清音》选章之六:

(2022-10-28 20:41:49)
标签:

文化

教育

李侃《广西文场——山水间流淌的清音》选章之六:

 

的曲艺大师王仁和

 

王仁和是一个奇人,是公认的曲艺大师桂北地区曲艺群落的领头。他稔熟文武场,吹拉弹唱演无所不能,最奇的是他还能进行曲艺文本创作,曲谱编创编出文场新曲牌及曲艺新曲种这于明眼人可能不是太难——但他是一个盲人

王仁和小时是一个苦命的孩子,一岁丧父,后因母亲改嫁成了孤儿,流落街头乞讨。祸不单行,又因出天花导致双目失明,使他终身都生活在黑暗之中。他没有认命,而选择了自强不息。9岁时入仁云班拜名师阳顺关专习文场,一年后即跟师卖唱。13岁,投入桂剧艺术的行列,在一桂剧班里帮拉配弦和打下手。随后跟班到柳州演出,同时跟武场名师赵庭波学艺。16岁,与柳州盲艺人潘顺姣结为连理。他入行以后,刻苦学艺,博采众长,文场、彩调、桂剧、零零落、渔鼓、山歌、龙船歌、孝歌、哭嫁歌、千家赞等民间艺术均通,吹、拉、弹、奏、打样样皆能,炼就了十八般武艺,也锤炼了他坚强的意志。

不可否认,王仁和不但有一副永唱不败的铁嗓子,还有着惊人的聪颖才智。他结婚以后,夫唱妇随,与潘顺姣师傅李森林、苟妹(叶琼芝)组成“穿山帮”,演遍柳州、河池、宜山一带,一年后回到桂林,在今滨江路挂牌“王仁和文武玩子”,是当时桂林玩子班的头牌。这时20 多岁的王仁和不仅擅于文武玩子,还能演唱民间的几乎全部的曲艺形式,器乐除拿手的琵琶外,多种乐器皆能,簘、笛、京胡、二胡、调胡等,还能自制。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他又开馆带徒,曾组建“利”字班,艺徒有利祥、利纲、利高、利沛等十人。一时节演遍了桂林不少的红白喜事,名声远播。

新中国成立以后,他的艺术青春英姿勃发,灿烂之花竟相开放。他被任命为桂林市戏曲改进一分会主任和学习委员,多次参加文艺会演并获奖,计有1953年演出的《王老头子学文化》(由他编曲)参加广西省第一届民间文艺会演和中南大区文艺会演,囊括了所设的五个单项奖。《王老头子学文化》以及他与刘玉英合唱的文场《武二探兄》参加全国民间音乐舞蹈观摩会演,再次获奖,并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播。1956年他加入桂林和平桂剧团,从事专业音乐件奏。1958年,他和刘玉英赴北京参加文化部举办的第一届全国曲艺会演,表演了文场 《贵妃醉酒》。1959年,王仁和、刘玉英、沈善文等受聘于广西艺术学院,教授文场等曲种的演唱。一个在旧社会走街串巷,受人歧视类似叫花子一般的艺人,在新中国受到尊重,走上了大学讲坛,这是何等天翻地覆的变化!王仁和心潮澎湃,他下决心带好学生,传授好技艺,不辜负党的期望。

1962年,王仁和调到成立不久的桂林市曲艺队任教师、编曲、艺委会副主任。这时何红玉、陈秀芬、阳继福、诸葛济、秦小桔、钟仕聪等后来对桂林曲艺多有建树的青年才俊齐聚曲艺队,成为他的学生。对于王仁和的形象,钟仕聪曾经有过生动描写:“他来了,面色安详,温文而尔雅。他剪一个平头,穿一件长衫,戴着墨镜,手持拐杖,脚穿一双布鞋,不像有的盲人要用拐杖在前面点几下才开步,他自在地走着,更像一位手握文明棍稳步行走的绅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