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乡音万世传——庆贺“陕西戏曲广播”成立十五周年(雷达)

标签:
陕西戏曲广播 |
分类: 特约《文友交流--名家专栏》 |
千载乡音万世传
——庆贺“陕西戏曲广播”成立十五周年
雷 达
我祝贺“陕西戏曲广播”成立十五周年,并向频道工作领导、工作人员及与它朝夕相伴的广大戏曲听众们致意!
我最大的感慨是,作为戏曲一隅的听觉艺术,竟然如此地受到广大戏迷们的激情欢迎!我最大的收获是,作为乡音乡情载体的秦腔、迷胡、陕北道情和陕南汉剧等地方戏曲,依然是陕西听众们乐于欣赏的审美之音和传情之声!这些,都来自千百年来人民所创造、传承并扎根于群众的戏曲声腔!如此看来,陕西戏曲广播事业的繁荣、发展是极其必要的;同时也可明显地看出“陕西戏曲广播”成立十五年来的成果是辉煌的!
其次,举办有关活动,如讲座、访谈、信息交流、专题欣赏、演唱比赛等,邀名人名角出面讲评,请广大听众广泛参与,既传递了有关知识信息,又调动了听众戏迷们的积极性,对戏曲声乐艺术的欣赏和传播,都是大有裨益的。
再次,注意老、中、青听众的演唱、传播和交流,扩大了戏曲听众的普及面和青少年的后继者,这是一个富有远见的战略举措。
由于我参与过“陕西戏曲广播”的一些活动,那些听众打爆电话、主持人应接不暇和许多激情火爆的场面,我都曾目睹、感受过,也与李倩、刘军等主持人频繁地接触过,要谈的故事也不少,在此,不妨说其一二。是回顾,是重温,也是庆贺。
其一,同龄唱片话敏腔。
2011年8月的一天,突然接到省电台著名戏曲主持人李倩的一个电话,说要邀我去“老唱片”做客,谈谈“秦腔正宗李正敏”,讲明要讲两个晚上(11日至12日)。这时,受宠若惊的我、顿时紧张起来,不知如何是好。经婉拒再三,终抵不过李倩的快嘴利舌,只好勉强答应,并连夜投入我必须认真做的备讲“功课”。这时,首先在脑海里翻腾着的是我孩提时第一次在一富家婚礼上听“洋戏匣子”(唱片)的镜头。
五六岁时,爷爷领我到韩城王住村参加一位亲戚家的婚宴。当我在无意中听到咿咿呀呀的秦腔时,就顺着声音寻觅,发现不少人在围观,才明白原来是有人在摆弄一个盒式转盘。人称“洋戏匣子”。顿感新鲜好奇,惊愕不解,还以为匣内藏着一个“秀女”在忸怩唱戏,就连宴席也不“坐”了,专一静静地看那“洋戏匣子”圆盘的转动,听那内边的“秀女”唱秦腔。一张张地听,目不转睛地看,享受那妙趣横生的乐趣。印象极深的是,每当针头始转,必曰:“请听秦腔正宗李正敏先生唱……”从此,知道了李正敏、王天民这些三十年代的秦腔名角,也知道了《五典坡》《白蛇传》《玉堂春》这些名戏。由此而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赏听秦腔的种子。也成了我长大后热爱秦腔、赏听秦腔和研究秦腔(特别是敏腔)的启蒙点,以至于后来写了许多有关秦腔、迷胡等陕西地方戏曲的论文、诗词,直至进入省电台“陕西戏曲广播”的殿堂。
经查证,李正敏先生的八张秦腔唱片,多是1935年由上海百代公司制作的,正好是我出生的那年。原来那些张唱片与我同龄,在我做客 “老唱片”时,与我同龄的它们,也已76岁了。于是,就有了可以始谈的“活话题”和那次我与李倩谈话的“开头语”了。
“饭后茶余赏敏腔,田花四野绽清香。八旬老叟酣迷醉,六岁萌童戏耍狂。拂去周身千愁怨,迎来青园万缕芳。何知此唱百代远,古韵潜藏瑰宝箱。”我把这首以前曾经写过的这首诗,念给李倩,她乐了,就当场朗诵给听众,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因为戏迷们小时候接触秦腔,都有类似我的“小故事”哩!我真佩服这位主播的机智和随心所欲!
其二,两首拙诗表敬意。
从那次整个活动来看,活泼生动,非常成功。我最惊讶和感动的是,听众们(多为农民)与李倩主播们融洽、谐和的亲密关系,像一家人一样,他们对李倩直呼其名,亲切对话,嬉笑交流,不亦乐乎。那打爆电话、抢着发言的火爆场面,使我感动万分,始知这个专题频道,的确是办到群众的心上了!激动得我后来写了一首名为《作客陕西电台“老唱片”兴赋》的诗:“秦腔无限美,唱片绽前声。史载当年艺,音融世代风。清泉弹月阮,暴雨袭银筝。戏韵填双耳,朝夕醉赏听。”还有一首《与戏迷交流》的诗:“老树绽红花,青藤蔓万家。胡琴传远道,唱韵漫天涯。乱板激情打,花梆惬意发。秦声连你我,共语品香茶。”这些,都是受其感染而兴赋的诗,写出了我当时兴奋的心态。
由于活动成功,使我十分敬佩两位年轻的主持人。惊讶出生于陕北米脂的李倩,咋的竟能说出一口精准流利的“关中话”;而祖籍山西的青年刘军,经在西安上大学,竟喜欢上陕西的戏曲艺术而成为这个频道的一名主角?以见两位年轻主持人为此专题频道全力倾心、艰辛的付出和精神智慧的迸发!
现将两首拙诗附后,以表我对他们的敬意:
《咏主持人李倩》诗:
耳机连话筒,倩影对明灯,素口出惊语,双唇启亮声。八方接贵友,四海会亲朋。送去前朝戏,迎来大众情。乡音述母艺,土话道心声。唱片深根老,秦声古韵精。浓情融故地,惬意唱关中。夜话秦中戏,催花满地红。
《咏主持人刘军》诗:
戏苑联秦晋,青年走进门。问君何有兴,难解此痴心?本爱青葱地,深恋老树根。胸怀千古韵,脑记万重音。静赏汾河戏,常弹渭水琴。长安学艺萃,剧院会音神。夜夜习羯鼓,朝朝护戏魂。挚情诚可贵,惬意唱青春。
时过六载,2017年5月26日,在我参加李正敏先生塑像落成仪式时,无意间向秦腔爱好者唐娟讲了我国著名戏曲学者常静之女士1965年向李正敏先生学得敏腔、可以以假乱真的故事,唐娟听了由我提供的常静之学唱录音《五典坡》唱段,兴奋至极,连声叹绝,就即刻推荐给“陕西戏曲广播”的主持人刘军。经刘向我索稿后制作了一个名为《戏曲音乐家常静之学唱秦腔音频集·论坛采风》的节目,选了六个唱段播出,掀起了一股猛烈的群众跟随常静之学习敏腔的旋风,热风卷起,吹遍八方。由此可以看出群众对“陕西戏曲广播”的热爱关心、鼎力支持以及主持人“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的良好作风!
其三,六卷新书寄我情。
嗷,我想起了一件事。在十年前应邀在《老唱片》做客的现场,我多了一个心眼,让助手张燕同志将我与主持交谈的实况用录像机录了一些视频镜头,后来作为视频背景,做了一个上、中、下三集配了背景画面的节目叫《优美敏腔·夜话李正敏》在我的博客播出。虽然不尽人意,但完整保留了那次活动长达三个多小时的全部录音及播出流程。既有我与主持人交谈的画面,也有一些作为实况显现的氛围,在我的眼里,它是珍贵史料,可以作为省电台举办“老唱片”挖掘戏曲遗产这一举措的见证和“陕西戏曲广播”创造性开展戏曲广播的道迹,还可供现在的、后继的戏迷们听赏。有兴者不妨抽暇看看听听,来回顾我们所走过的路……
广播秦声十五年,戏迷击浪任涛翻。
繁腔四季飞云滚,故地三山百鸟喧。
古树摇枝花果艳,春风戏雨黍苗鲜。
人间总有萌童在,千载乡音万世传!
我预祝这次庆祝活动完满成功!
2021年3月26日
【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d03c120102zcpk.html
【优美敏腔】夜话李正敏(上、中、下集)李倩、刘军主持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gwMjQ2MjAxNg==.html?spm=a2h3j.8428770.34160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