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河北梆子”以前叫“秦腔”么?(寒雷)
标签:
河北梆子秦腔剧种梆子腔汉剧陕西文化 |
分类: 文论《高山揽石--民文研究》 |
寒 雷
(絮语:陈爱美曾问我,听说“河北梆子”最早的称谓叫“秦腔”,是这样么?我回答:是的!于是向她讲了我所经历的一段故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因担任《中国戏曲音乐集成·陕西卷》副主编的原因,与《河北卷》一位姓邵的副主编在北京开会时相识。
当时我与另外两位《陕西卷》的副主编许德宝、孙宪德住一个房间,那位河北卷的邵副主编,常来串门,一谈就是个把钟头。交谈主题,就是“秦腔”二字。起初不明他常来串门的原因,后来才明白,他是为了弄清河北梆子与秦腔的血缘关系而来的。他说:“解放初,就根本没有“河北梆子”的名称,后来被称为“河北梆子”的剧种,那时就一直叫“秦腔”。说他们在采访老艺人时,艺人对“河北梆子”的称谓很反感,质问他们为什么把一直叫“秦腔”的这个剧种,硬是要改叫成“河北梆子”?
由此,我才知道那“河北梆子”原来在河北地区有叫“秦腔”的习惯。后来,我在网上多次查证,的确如此,不是妄语。许多文章不仅说明其称谓,还从历史渊源、语言演变和声腔体系等方面论证了“河北梆子”与秦腔的密切关系,说明河北梆子是由秦腔逐渐衍化、发展而来的。
据我所知,作为梆子腔来说,秦腔最古,也最老和最早。在2009年于西安召开的我国首次梆子声腔剧种学术讨论会上,各地学者一致认为秦腔是“梆子腔之祖”,这是无容置疑的。
其实,不只秦腔,包括汉剧剧种、关中方言、西安鼓乐、迷胡曲子等剧种、乐种、曲种在内的陕西许多地方艺术,都是很古老的。与梅兰芳关系密切、被称谓“戏袋子”的戏曲专家齐如山说过一句名言,道出了历史的真实,这就是“风从西边来!”他认为戏曲之源头,来自陕西。这自然与长达三千多年周、秦、汉、唐均在镐京、长安一带建都和古老的关中方言有关。
(后左起:束文寿 冯会福 。前左起:焦海民 赵家瑞 阎敏学 陈爱美 雷达 王潮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