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茅,多年生草本,根茎丛生,分蘖力强,适应性强,地上部分被铲除或火烧后,地下茎照样能长出新芽。茎秆颜色斑驳,秆内填满白色海绵状的髓。每节生有一片叶子,叶大如蒲。孕穗像擎着的一枚枚碧玉簪,芒穗中间有一主轴,每节环生数枝小穗,附着密匝的小花蕊,像一挂挂鞭炮,舒展开来像蓬松的毛掸。
芭茅广泛分布于安徽各地,是一种老百姓极为喜爱的禾本植物。芭茅叶子的边缘锐利,容易割手。俗话说,“芭茅是个鬼,就怕滚开水”,舀点滚水泡泡手,伤口容易愈合。刚抽出的芒穗娇嫩,称为茅针子,小孩子喜欢取食。成熟的芒穗形如芦苇花,可用来制作扫把。芭茅茎秆可编草帘,通常充作柴火。

“芭茅”是什么意思?
或曰,大茅草也。巴通大,“巴”的本义是大蛇。芭蕉又名巴蕉,叶子宽大,果实跟香蕉相似;巴蛾,大蛾也,昆虫纲夜蛾科;吧,现在是语气词,本义是大口貌;爸爸,又称为“大大”;芭茅,高大的白茅也。问题是,比白茅高大的芒草、茅草种类繁多,“大茅草”具体所指不太明确。
或曰,苫茅也。苫,shān,从占,古音读若粘。粘,方言读若“巴”,“粘在上面”就是“巴在上面”。问题是,“苫”是茅草编成的覆盖物,“苫茅”这个词是讲不通的。
或曰,布茅也。芭,读音通附、布。爸,父也;抱,孵也;巴,附也;土布蛇,土腹蛇也。芭茅分蘖力强,广泛分布,所以称为“布茅”。只是,芒属、茅属的植物分蘖力都比较强,“布茅”所指也不具体。
或曰,霸茅也。芭茅分蘖力过于强盛,在条件优越的地方,一个种根每年可分蘖到1平方米的面积,当年可分蔸100个,所以被称为“霸王草”。同样,具有霸王特性的芒属、茅属的植物比较多,“霸茅”具体所指比较模糊。
“芭茅”到底是什么意思,现在还不好确定。但凡命名一种植物,一定会聚焦这个植物最特别的地方。茭瓜茎叶特殊,称为“蒋”,穗米特殊称为“苽”;山楂味道特殊,楂通酢(酸);乌桕果子特殊,乌通蜡;蚕豆来源特殊,蚕通胡。芭茅最显著的特征有两个:其一,剑状的叶子边缘锐利;其二,粗壮的茎秆填满海绵状的髓。由此推之,以上猜测搞不好全部是错误的。

芭茅,又称为五节芒。芭茅是芒属,这个容易理解。令人困惑的是:“五节”是什么意思呢?
相对于其它芒属、茅属植物,芭茅的茎秆较粗,但并不分成五节,每个茎秆上也不一定是五片叶子。地下走茎横向分蘖繁殖,每蔸也不是五根茎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跟“五”没有任何关系。
实际上,“五节”只不过是注音。(1)节,jié,茎也;通“秸”,秸杆也。“秸”是后造字,本字是稭、稈、稾,方言读若该,音近杆。(2)五,交午也,本义纵横交错,通架、加,方言读若ga,音近杆。证据如下:五读若武,武者马也,读若码,码者ga;五读若乌,方言读若妈,音近码,码者ga;五读若务,任务也,任通荷、码,码者ga;五读若捂,捂者压也,压通码,码者ga;捂者盖也,盖音近该、杆。
不难看出,“五节”是个注音连绵词,本字是秸、杆、稭,强调芭茅粗壮茎秆的特殊性。芭茅,很可能就是“杆茅”。(1)芭读若坝,埂也。埂读若梗,秸杆也。(2)芭读若把,握也,引申为握着的把柄。柄,杆也。(3)芭读若爸,父也。豆腐,方言称为“豆干”,“芭”读音通“干”。(4)芭读若罢,完毕也。干,干净、干旱,完毕也。(5)芭读若扒,“扒开来”方言称为“干开来”。(6)笆,用竹子、柳条、荆条等编成的像席箔那样的东西。箔,用苇子、秫秸等做成的帘子。(7)芭读若爸,古音读若逗(大)。连接、接上,方言称为“逗上”。接读若秸。
芭,通杆、梗、秸、稭。由此可见,芭茅,很可能就是“杆茅”。

在安庆周边地区,将“芭茅”称为“光茅”。芭茅当然不可能光芒四射,所以“光”肯定是个注音字。
或曰,广茅。芭茅分蘖力强盛,成片广泛分布。问题是,“广茅”类似于“布茅”“霸茅”,具体所指比较模糊。
光,guāng,本义光明、光亮。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光”通“空”“尽”“净”,表示空无、干净、完毕。比如:吃光了、光头、光秃秃、光光滑的、光洁、光杆司令。不难看出,“光”读音通“干”,干净、干枯、干竭也。芭茅,又称为“寒芒”,“寒”的本字是“稈”,干旱也。
“干”读若杆,洁读若秸,可见“光”的本字是杆、梗、秸、稭。光茅,很可能就是“杆茅”。在一些地方,芭茅又称为竿青、竿芒。

芭茅,又称为管芒、管草。“管”的本字明显是“菅”。
菅,jiān,古音读若管。菅蒯,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山坡草地,杆、叶可作造纸原料。草菅人命,证明这种植物异常泼皮。现在已经搞不清楚菅蒯到底指哪种植物,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菅别于茅,野菅又别于菅也”。也就是说,“菅”可能泛指芒属、茅属植物。可以肯定的是:菅从官,读若杆(方言读音ge),“菅”的核心含义肯定指这种植物粗壮的茎杆,“芭茅”即属于菅类植物。
由此推之,“菅”通“杆”“稭”,方言所说的“芭茅”“光茅”,准确的写法应当是“菅茅”,杆茅、稭茅也。
继续深究,“菅茅”的写法也有问题,最准确的写法是“菅芒”。因为,芭茅本质上并不是茅草,而是芒草。芒,本义草端,引申为芒刺、尖锐。相对于茅草,芒草叶子是剌人的。
芭茅最显著的特征有两个:其一,剑状的叶子边缘锐利;其二,粗壮的茎秆填满海绵状的髓。菅芒,“菅”表示它有粗壮的茎秆,“芒”表示它的叶子边缘锐利。所以,“芭茅”“光茅”“五节芒”最为准确的写法应当是“菅芒”。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