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方言本字考(281):手捏子

(2013-03-21 22:00:56)
分类: 方言本字(千言万语)

方言本字考(281):手捏子
方言本字考(281):手捏子

 

    手帕,又称手绢,安庆方言称为“手捏子”。长期以来,大家都认为这个称呼既形象又准确。因为,自古以来,人们特别是女人,常常把“手帕”捏在手里。

    其实,无论是手帕、手绢,还是“手捏子”,没有一个写法是准确的。

    (1)帕,pà,本义束额巾,相当于帻,即古代男子束发用的头巾。帕额,裹头巾也;帕首,帕头也。在上古音中,b、p相通,鱼模生麻,pà读若铺、布,音变为帕、包。帕怕拍迫从白,柏舶伯箔也从白,泊则是多音字。帕首、帕头,就是包头、裹头。所以,“帕”的本义根本不是指拿在手上的东西。只是,帕、袱、布、铺古音相同,帕假借为袱。

    (2)绢,juàn,本义生丝织物。从这个意义上说,手绢只能指丝织手帕。但是,现在手绢通指方形小块织物,即手帕,并不一定是丝织品。可能的原因是,古无jqx,“绢”通“帛”(bó),而“帛”与“帕”古音相近。也就是说,手绢并不是指丝织手帕,而是通指手帕。

    (3)捏,niē,捺也,搦也,本义指用手指将东西按住、夹住,或捻成一定形状。可以肯定地说,安庆方言所说的“手捏子”只不过是记音,绝对不会指把“手帕”捏在手里。

    其一,旧时方形织物主要有两个用途,大块的用来包裹东西(包括包裹头部),比如包袱(古音读若布、铺);小块的用来擦脏。手帕肯定是小块的,主要用来擦脏,平常在家的时候挂起来,出门在外则挂在腰间,不可能始终捏在手上。只有到需要擦脏时才拿出来,也不是捏在手上,而是展开来擦拭,擦好后依然挂在腰间,而不是捏在手上。

    其二,旧时的手帕比现在的大,可能如同今天的毛巾大小,不仅不便于捏在手上,甚至不便于放在口袋里,所以通常挂在腰间。

    其三,平常手上捏的东西多得很,“手捏子”为什么非要指手帕?一个指代不明的称呼,怎么会流行呢?

    或曰,“帕”的本义虽然是裹头巾,但“手帕”则是指拿在手上的裹头巾,自然可以指手绢。这是不错的,所以,“手帕”并不是假借,更不是错误的称呼,而是比喻。问题是,汉语中本来有一个专门用来表示手帕的字:巾。

    巾,jīn,《说文》佩巾也,甲骨文字形,象布巾下垂,本义拭布,相当于现在的手巾。帉帨,拭物之佩巾。帉,fēn,通袱,拭物巾也;帨,shuì,通帅,佩巾也。今天所说的手帕,就是古时的佩巾。巾帼,巾指佩巾,帼指头巾。也就是说,“巾”本来指佩巾,但后来只要是方形小块织物都称为巾,比如:头巾、领巾、围巾、毛巾、枕巾、餐巾等,这时要表示原来的佩巾,只好称为“手巾”(因为近人已经不佩巾)。古无jqx,“巾”古音肯定不读jīn,而是读若niē。手捏子,本字其实是“手巾”,“子”是名词通用后缀。

 

方言本字考(281):手捏子

    问题是:jīn与niē的读音相别非常之大,如何相通?

    1.捏,也,音近巾。捏造,造也。

    2.简练,简音近巾,练音近捏。

    3.街,一列房子也。

    4.既,已完成也。

    5.久,历也。

    6.境,域也。

    7.解,开也。

    8.采,方言读若捏,比如:把叶子采(捏)下来。采者摘也,拣(jiǎn)也,方言读若拈(nián),拈轻怕重。可见,jiǎn通nián。

    9.建功立业,成大业(方言读若捏)者,建(jiàn)也,立也。

    10.禁,从林,忍住不做也。忍,方言读若捏,比如:先忍(捏)着,吃饭还早着呢。

    11.金,埋藏于土中之矿物也。藏,匿也。金音近巾,匿音近捏。

    12.巾,通帅,帥,𠂤声。追,从𠂤声,方言读若撵,音近捏。

    13.巾,通帅。将帅,本字是䢦。率领,领音近捏。

    14.竞,本义角逐。逐者,也。竟,本义奏乐完毕,已完成也。

    15.精,拣(粘)出的精华也。

    16.惊悚,从束,束者紧也。

    17.耕,从井,犂也。犂者,裂开也。

    18.业,大版也。巾象版,巾版皆方正。版,本义判也,剖开也,开也。

    19.茎,立也,音近捏。

    20.尼,本义亲、亲昵。

 

方言本字考(281):手捏子

    捏,方言又读若纳,指用手按,比如:我给捏他肩。巾与纳,读音也是相通的。

    1.艰,艰难,难音近纳。

    2.摄,攝,niè,本义牵曳,拉近也。

    3.摄,又读shè,方言读若纳。摄影、摄入,纳也,将人像吸纳进去也。

    4.佩巾,钦佩,揿方言读若纳,可见巾与纳读音相通。

    5.击,猎也。

    6.近,拉近。

    7.接上,连上也,方言称为纳上。

    8.简练,又称为泼辣。

    9.辣,辢,辛也,新从斤。

    10.纳,本义丝被水浸湿。

    11.拿,拏,牵引,拉近也。拿,应当是“拉”的本字,而“拉”的本义是摧折、折断,折从斤。

    12.接,接纳。

    13.筋,肉之也。筋筋拉拉的。

    说来说去,无非说明一个问题:安庆方言所说的“手捏子”,并不是指把“手帕”捏在手里。“捏”是“巾”的假借,“手捏”就是“手巾”,方言俗称为“手捏子”。

 

方言本字考(281):手捏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