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方言本字考(217):照!

(2012-06-24 12:14:58)
标签:

杂谈

分类: 方言本字(千言万语)

方言本字考(217):照!

方言本字考(217):照!
 

    赞成、认可某一件事情,普通话表示为:好、行、可以,四川话“要得”,河南话“中”,武汉话“可得”,赣语“做得”,北京话“得”。安庆方言与众不同,称为“照”。比如:我用一只猫换恩一只鸡,照不照呀?

    照,通昭,本义明亮、光明,动词化为照射、照耀,它与赞成、认可毫无关系。可见,安庆方言中表示认可、赞成的“照”是注音,无法从字面上去理解。如果非要从字面上去解释,是解释不通的。由于表示赞成、认可的“照”使用范围局限在江淮一带,《汉典》等字典中甚至都没有涉及到这个义项。

 

方言本字考(217):照!

    那么,“照”的本字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沿着4条路径来考证这个本字。

    1.从别地的方言来考证。这又分为两类:(1)直接表示赞成、认可的。好,美好也,认为这件事很美好,自然表示赞成、认可;善,吉祥也,肯定也表示赞成;要得、做得、可得,表示想要、想做、可以,自然是持赞成态度。(2)本身也是假借。中,有人认为执中、中庸就是合乎要求,就是表示赞成,这是没有道理的,“中”肯定是假借,而不是本字;得,本义是得到,不直接表示赞成、认可,也属于假借;成,本义是完成、成就,也是假借;行,人之步趋也,行走也。析言之,“室中谓之时,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门外谓之趋,中庭谓之走,大路谓之奔”。“行”跟赞成、认可扯不上任何关系,还是假借;管,本义管乐器,假借也;能,本义熊,更是假借。由此证明,这些字与“照”一样,共同指向那个暂时未知的本字。

 

方言本字考(217):照!

    2.从这些字的读音来考证。既然有这么多字共同假借为赞成、认可,那么,它们的古音应当是相同或相近的。(1)中,zhōng,古无舌上音,上古读若冬、当。中心、中央、中介、中坚、中间,表明“中”的远古音读若逗。(2)得,dé,行有所㝵也,䙷,取也,行而有所取,是曰得也。得到,“得”读若“到”。到,抵也、至也、达也,远古音读若逗。(3)成,chéng,古无舌上音,上古读若墩。城,城墙也,土垛也。盛,方言读若墩,“盛不下10个人”方言称为“墩不下10个人”。成功,功古音读若逗。墩者,高出来、突出来之土堆、石堆也,土垛也,远古音读若跺、逗。(4)管,guǎn,古音与干官关观见简卷建相同,读若跺、逗。管理、管制、管教、管待、管保、管押、管束,从中不难看出“管”古音读若逗。(5)行,háng,《说文》行,道也。也就是说,“行”的本义是道理,行走是引申的意思。古无jqx,x声古代一般是h声,xíng,古音就是háng。行,通道,远古音读若逗。(6)能,néng,古音与乃奶耐相同,读若逗。能,熊也,熊者大也,大古音读若逗。熊罴,罴古音读若逗。能够,够古音读若逗,够到就是遇到、触到,古音读若逗到。综上所述,表示赞成、认可的几个假借字:中、得、成、管、行、能,古音读若逗,或接近逗。

 

方言本字考(217):照!

    3.从“照”的读音来考证。(1)照,zhào,古无舌上音,上古读若逗。照的本义是放出光芒,凡是表示放出、排出的字,上古基本上读若逗,比如:出、放、吐、屙、叫、歌、呼、喊、呕、外、堵、防、御等。照顾、照管、照例、照料、照直、照应,从中不难看出“照”古音读若逗。按照,说明“照”“按”古音相同,而“按”古音读若逗。照,古音与招昭沼诏相同,古音读若逗。(2)罩,本义捕鱼的竹笼,圆形,所以古音读若逗。罩住,覆盖也,古音读若跺。罩,古音与的钓卓桌倬罩相同,读若逗。(3)赵,《说文》趙,趋趙也。本义快走,趋趋也,逐逐也,古音读若笃。跑得快,方言称为“跑得笃笃的”。上古的韵母u,好多后来演变为a、ao、ai、ang,比如:父→爸;照(逗)→照(赵);盖(跺)→盖(钙);刚(笃)→刚(缸)。有些则相反,在保留u的基础上,再加上a、ao、ai、ang,比如:花、怪、管。概而言之,“照”的本义是明亮、光明,上古读若逗,它与中、得、成、管、行、能等字一起,假借为赞成、认可。

 

方言本字考(217):照!

    4.从赞成、认可的本义去考证。表示赞成的本字,必须符合两个条件:本义表示赞成;古音读若逗。同时符合这两个条件的本字,似乎有以下几个:(1)允,用人不贰,本义诚信。《说文》允,信也。《尔雅》允,诚也。(2)许,本义应允、许可。《说文》听也,听从之言也。听,耳与声相入曰听,引伸之凡顺从曰听。(3)从,《说文》相听也,听者聆也,本义随行、跟随,引申为顺从、依从。(4)可,《说文》肯也。《广韵》许可也。《韵会》可者,否之对。《诗·小雅·何人斯》去不我可。需要说明三点:肯,本义是着骨之肉,在这里假借为可;可以,“以”的本义是使用,在这里也是假借;认可,“认”经常表示许可,方言常说“这个事情我认了”,但“认”的本义是认识、辨明,在这里还是假借。以上几个字:允、许、听、从、可,上古音都读若逗,这里不再赘述。

 

方言本字考(217):照!

    我们且来分析这几个字,看看到底哪个字是本字。

    (1)允,强调承诺、相信,不是一般性的赞成、答应,应当不是本字;

    (2)可,似为“歌”字的古文,《说文》将其等同于“肯”,应当也不是本字。

    (3)听,本义是聆听。它只是表示一般性的聆听,至于是否赞成完全看不出来,所以也不是本字。虽然现在“听”也有听从、赞成之义,但这不是“听”的本义。有听话的,固然就有不听话的。不听话,并不是没有听,而是没有听进去。所以“听”分为听进去、听不进去两种,“听”的本义并没有顺从的意思。需要强调的是,“听”是“聽”的简化字,“听”真正的本义是笑貌。这再一次证明,简化字的确造成诸多干扰。

    (4)从,这个字有点复杂。“从”的本义是相听,引伸为相许之称。后来,“从”演变成“從”,意思变成跟随、随行,原来的本义失去了。简化字又改回到原字“从”,但是“从”相听、聆听的本义基本失去了。

    (5)许,本义是听言,听从之言也,引伸之凡顺从曰听。也就是说,“许”不是一般性的聆听,而是听进去了,所以“许”通“进”。

 

方言本字考(217):照!

    由上可知,“从”“许”都是表示赞成、认可的本字。我们主张取“许”,不取“从”。因为:“从”的本义已经基本失去,现在变成服从、跟随之义,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与赞成、认可的本义不合,而“许”是中性的,没有服从、跟随之义。

    现在,将安庆方言的“照”替代为本字“许”,基本上还是说得通的:我用一只猫换恩一只鸡,许不许呀?想恩做我烧锅的,可许?许!

 

方言本字考(217):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