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2012-02-01 18:33:42)
标签:

杂谈

分类: 方言本字(千言万语)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1.米。象形,象米粒琐碎纵横之状,本义指谷物和其他植物去壳后的子实。《说文》粟实也,象禾实之形。《注》穬(kuàng,芒粟)颗粒也,十,其稃彙(huì,毛刺)开而米见也;八八,米之形。凡谷去秠存人(仁)曰米。“米”得音于“核”,米是子实也。“米”的古音应当读若胡,比如糜,糊也。《周礼·地官》《疏》九谷六米者,黍(黄米)、稷(高粱)、稻、粱(粟)、苽(茭瓜)、大豆六者皆有米,麻(枲麻)与小豆(赤豆)、小麦三者无米。如果没有特指,一般指稻米,今人以黏为糯(大米),不黏为粳(籼,米细长)。至于粘米,因为来自占城国(南越)也。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2.面。麦,从來,有穗者也,犹有芒也,來象芒朿也。从夊,象其行來之状。“麦”得音于“芒”,芒谷也。《说文》“秋种厚埋,故谓之麦”。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小麦磨成的粉称为“面”,泛指纤细微粒组成的物质。本字麵、麪、𥽘、䴲,其中,面、丏、蔑、末都是表声的,细末也、细小也。《说文》麦末也,从麦丏声。《说文解字注》“末者,屑之尤细者。齐民要术谓之勃,今人俗语亦云麪勃,勃,取蓬勃之意”。粉,《说文》傅面者也。《韵会》“古傅面,亦用米粉,又染之为红粉”。也就是说,古代食物细末称为“麵”,敷脸细末称为“粉”。粉是六米之粉,单称粉者,多是米粉也。《释名》粉,分也,硏米使分散也。古无轻唇音,“粉”古音读若奔。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3.饭。《说文》食也。然则云食也者,谓食之也,此饭之本义也,引伸之所食为饭。也就是说,“饭”的本义是“吃”,引申为吃下去的“饭”。古音两个意思读音不同,本义读上声,引伸之义读去声,普通话只有引申之义。古无轻唇音,“饭”古音读若便,饭盘叛繁伴拌卞便,古音相同。“饭”“便”取义于盘,非盘碟,盘旋也。饭盘旋而入,便盘旋而出也。方便,“方”明显借字“饭”,两个字本义都是盘旋而出的意思。现在的便利、适宜之义,引申也。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4.粥。本义稀饭。字本作“鬻”,从鬲,米声。鬲,古烹饪器。粥从米声,“米”古音读若胡,糊也,糜也。粥,其实就是米糊。《释名》“粥濯于糜,粥粥然也”。这里的“粥”古音读dōu,读若都,形容粥在锅中沸腾冒泡之状。方言读若夺,音变为突。所以,烧开了再烧,称为“煮”,古音读若dōu,比如:再加把火煮煮(夺夺);放在炉子锅里煮煮(突突)。粥,普通话有zhōu、yù两个读音,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表示粥。zhōu,古无舌上音,古音读若dōu,从制作过程表示;yù,喻三归匣,古音读若hù,从形态表示。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5.汤。现在一般指菜汤、肉汤,但本义指热水、开水。从水,昜(yáng)声。喻四归定,“汤”古音读若tāng。由于t声是从d声演变过来的,“汤”最老的古音读若dāng。水烧开后在锅中沸腾,荡漾也。所以,热水又称滚水。煮饭、煮粥的开水称为yáng汤,有的写为饮汤,可以饮用也;有的写为盈汤,潽出也。实际上就是“汤”,叠词,“汤”古音读若yáng。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6.饼。《方言》“饵谓之餻,或谓之粢,或谓之𩚹,或谓之餣,或谓之䬧,谓米饼也”。饵,粉饼也,稻饼也,先屑米为粉,然后溲之,饵之言坚洁若玉饵也。这个解释是不正确的,“饵”古音读若倪,微小也,面粉乃细末也。餻,通羔,饵也,小也。粢,餈之言滋(糍)也,谓炊米烂乃𢭏之,不为粉也,粉餈以豆为粉糁餈上也。𩚹、餣、䬧,三者都指饵,因为饵糍,可拎、可压、可揉:𩚹,拎也;餣,yè,压也;䬧,圆也,揉也。饵餈皆粉稻米,稻饼也;麦餈则谓之饼。《说文》“饼,麦餈也”。《释名》“饼,并也,溲麫使合并也”。所以,“饼”是古代面食的通称,现在仅指扁圆形的面制食品。《方言》“饼谓之飥,或谓之餦,或谓之餛是也”,都是形容面粉蒸熟后膨胀。飥,托起来之;餦,胀起来之;餛,膨起来之。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7.糕。用米粉或面粉搀和其他材料蒸制或烘烤而成的食品,年糕、蛋糕、绿豆糕、糕点。糕,餻,饵也,叠韵通假。“饵”古音读若倪,相当于“儿”,表示微小;“糕” 叠韵通假为小、少,亦表示微小,皆指面粉细末微小。饵、糕,都是强调用稻粉或面粉做成,而不是用米、麦直接做成。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8.粑。饼类食物,糍粑、糖粑、蕃瓜粑。粑,实际上就是饼,是民间方言俗语。它强调饼在制作过程中巴在锅上蒸熟,也指它的形状好像巴子。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9.饺子。包成半圆形的有馅的面食。《正字通》“水饺饵,或谓之粉角,北人读角如矫,因呼饺饵,讹为饺儿”。饺子有很多摺皱,好象一个个小角,所以称为“粉角”。因为北方人将“角”读为矫,所以又称为饺饵,民间错读为饺儿。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10.馄饨。《正字通》今馄饨即饺饵别名。《方言》“谓之馄饨,又谓之餦,然馄饨即今馒头耳,非饼也,京师谓之饝饝”。但现在的“馄饨”既不指饺子,也不指馒头,而是指用薄面皮包馅做成的一种面食,放在汤水中煮熟。为什么称为“馄饨”?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冬至》“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这个解释纯粹是主观臆想,馄饨有如鸡卵乎?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实际上,“馄饨”乃是“混同”,因为饺子在汤水中煮熟要捞起来吃,而饺子煮熟后则连同汤水一起食用。从这个意义上说,说它来源于“浑沌”也是可以的。安庆方言将“浑沌”称为“猫耳饺子”,俗解释为形状好象猫耳也。这个解释是不通的。正确的写法是“毛(miǎo)饺饵”,小饺子也。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11.茶。《陆羽·茶经》一曰茶,二曰檟,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荼,读若涂,苦也,茶苦味;檟,jiǎ,《说文》楸也,揪也,采茶即揪取茶叶也;蔎,shè,香草也,蔎通舌,荼芽形似舌头也;茗,míng,荼芽也,茗通糜(mí),小也;荈,chuǎn,茶的老叶,即粗茶,荈通苍,苍老也;茶,通荼,“茶”古音读若涂,方言现在还将“涂”读若茶。《广韵》俗𣗪字,春藏叶,可以为饮。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12.菜。本义蔬菜。草之可食者。菜,采也,古多以采为菜。上古时期,菜只指蔬菜,不包括肉类、蛋类,到了中古以后,菜就包括肉类、蛋类及其熟食在内了。蔬,可做菜吃的植物。稻曰嘉蔬。先秦无“蔬”字,用“疏”表示,“蔬”是汉魏间字。蔬,古音读若都,菜之通称也。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13.酒。从水,从酉(yǒu),“酉”本义就是酒,象形。关于酒、酉的字义,解释很多。(1)《说文》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宾主百拜者,酒也;淫酗者,亦酒也。(2)造也,吉凶所造也,造古读如就。(3)《释名》“酒,酉也,釀之米麴,酉泽久而味美也”。实际上,“酒”古读如造,但并不是吉凶所造,而是制造也。《礼记·内则》曰:浆水哉滥。郑玄注:浆字曰酢哉。按或曰哉浆、或曰酢浆、或曰白酒,皆是酒正所造之浆也。白酨浆、白酨酒及哉浆、浆哉酢浆、酸浆、截酒,皆是浆之别名略称也。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14.油。本义水名,俗用为油膏字。“油”古代为脂、膏,脂专谓物,膏谓人或物。喻三归匣,油,古音读若胡,糊状也。脂、膏也是糊状,故借用。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15.醋。本义客酌主人,相当于酬。诸经多以酢为醋,后人醋酢互易。可见“醋”是借字,本字是醯,xī,xīng。《说文》酸也,呼鸡切。醋酢酸古音相同,读若hei、hé,相当于“酽”,(汁液)浓,味厚。酽,yàn,古音读若哈。《说文》本作醶,酢漿也。《广韵》酒醋味厚。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16.糖。饴也,从米唐声。《扬子·方言》餳谓之糖。不和饊谓之飴,和饊谓之餳,方言浑言之。饴,yí,从食台声,喻四归定,古音读若糖。餳,xíng,古音如洋,语之转如糖。也就是说,饴、餳上古都读若tang,中古都读若yang(表示糖浆的状态),后来才音变为yí、xíng。概而言之,古代硬的糖浆称为飴,稀的糖浆称为餳,一般不作严格区分,古音都读若糖。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17.盐。yán,本义食盐。喻三归匣,yán,古音读hán,读若含。盐的味道称为“咸”,借字,本义是杀,引申为全部。因为“咸”古音读hán,与盐读音相同,便假借为盐的味道。也就是说,“盐”“咸”古音都读若hán。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18.酱。本义指盐醋等调料腌制而成的肉酱。《说文》醢也,肉酱,豉酱,菜茹亦谓之酱。《正字通》麦麪米豆皆可罨黄,加盐曝之成酱。醢,hǎi,方言读若喊,盐淹制也。酱、葬、浆古音相同,读若喊。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方言本字考(171):食品名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