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喻四归定:曾运乾提出的汉语声母演变规律。1928年,曾运乾在《喻母古读考》中,提出“喻三归匣”“喻四归定”说。意思是说,中古的声母喻三,在上古是“匣”母;中古的声母喻四,在上古是“定”母。简而言之,现在的部分y声(喻母),有一些在上古是h声(喻三归匣),有一些是d、t声(喻四归定)。
本文接着来讲“喻四归定”,即现在的y声,有一些在上古是d、t声。虽然“喻四归定”说有争议,但一般读者用不着管这些。

诱。yòu,方言古音dòu,读若豆。例句:兴人家诱(dòu),吃蚕豆。现在已写为“逗”,借字也,“逗”本义止住、停留。
遇。yù,方言古音dòu,读若豆。例句:我们两个在半路上遇(dòu)到之。实际上,拼接的dòu也是“遇”,现在写成“斗”,甚至生造一个“𢭃”。
岸。àn,方言古音táng,读若塘。“岸”指水边高起之地,可以是堤坝,也可以是水边陆地;“塘”指人工筑成的堤坝。两字同源,意思有小的差别。后来在一些方言区,“塘”不再指堤坝,而是与“池”相通,并称“池塘”。而堤坝,则由岸、坝、埂来替代。
丸。wán,方言古音dàn,读若弹。
怡。yí,方言古音tái,读若台。例句:看他那个怡怡(tái
tái)的样子。现在这个字不能这样写,一般改写为“奤”,是后造字。安庆人的小名喜欢叫“黑奤儿”。一个人如果心旷神怡,便喜欢腆个肚子,曰奤奤的。所以方言将那些身躯肥大,行动笨拙的人谑称为奤子,但本字是“怡”。
也。yě,方言古音dì,读若地。例句:“也”、“的”两字同音,都作为语助词。
移。yí,方言古音duō,读若多。例句:他屁股慢慢朝这边移(duō)过来。
言。yán,方言古音tán,读若谈。
延。yán,方言古音dàn,读若诞。例句:再朝这边延(dàn)一点点。
易。yì,方言古音dí,读若滴。“易”古音应当是dí,音变为diào,借字“调”。“调”本义是协调,并无调换之义。后来,由于从d声分化出t声,“易”便由dí音变为tì,读若替,替代也;从diào音变为tiáo,调换也。搞来搞去,借字“调”最终替代了本字“易”。
愚。yú,方言古音dòu,读若豆。南方人将愚蠢的人称为“憨豆”,因为,“愚”有时读若憨,有时读若豆。“愚”最初的古音应当是du,与“猪”的古音相同,所以“愚”“猪”都表示愚蠢。
眼。yǎn,方言古音dàng,读若宕。例句:挖一个眼(dàng),就是挖一个宕。
漾。yàng,方言古音dàng,读若荡。把碗蘯蘯,把碗荡荡,把碗漾漾,实际上意思都是一样的。“漾”本义是水名,并无动荡之义,因为古音与“荡”相同,遂成了叠词。
融。róng,方言古音dòng,读若动。例句:雪开始化融(dòng)了。现在一般写为“融化”或“化冻”。
月。yuè,方言古音tuán,读若团。月亮是团的,也是圆的。
淫。yín,方言古音dàng,读若荡。例句:这个女的有点大大的。这句话有两种不同的的含义,一是指架子大,二是隐语,指行为不太检点,即有点淫(dàng)荡。但方言中的淫(dàng)荡并不是指偷人养汉,而是指女子有点不拘小节。
舀。yǎo,方言古音dǎo,读若捣。例句:麻烦从水缸里舀(dǎo)点水给我。
摇。yáo,方言古音tāo,读若涛。例句:他的小手朝我摇摇(tāo
tāo)。涛,水不断摇动也。逃之夭夭,说明“逃”古音读若夭也。摇、夭音近,而逃、涛亦音近也,证明“摇”古音读若tāo无疑。
姨。yí,方言古音dì,读若弟。《说文》妻之女弟同出为姨。
验。yàn,方言古音tàn,读若探。例句:你去验验(tàn tàn)水有多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