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方言本字考(3):老姑子与老窝子

(2010-02-08 09:56:46)
标签:

杂谈

分类: 我爱故乡(一心一意)

方言本字考(3):老姑子与老窝子


      在桐城方言中,最小的女儿叫老姑子,最小的儿子叫老窝子。即使他们长大了,长辈们还这样叫唤他们,仿佛这就是他们的名字。过去在民间,如果你喊一声老姑子或老窝子,会有很多人齐声答应的。
    这种叫法在江淮官话中很普遍,特别是洪巢片的苏北、皖中一带。桐城曾流行一首《赌博戒》歌谣:

    杨大的卤菜姚狗儿的烟,大桌子一摆就赌上之天。
    哪管娘老子病之在床上嘶,哪管烧锅的伤心泪涟涟。
    就怕天不昏来地不暗,就怕凑不上桌子沾不上边。
    徐老大老谋深算专坐庄便宜两边沾,汪少华一晚上大九斗输掉之半半边。
   老窝子输之钱火球砸成之八大块,吴矮子输之钱一场大病上之西天。
    从一般意义上理解,“老”是“长”的意思,应当指年龄最大的才对,为什么在这里偏要指年龄最小的呢?这是因为,“老”不仅指长者,还可以引申为很、极、经常、时常的意思,比如老实、老早、老问。在方言中,以老言小的现象非常普遍,常用以表示小、少、幼、嫩、新。这也符合辩证法的思维,因为最小的子女是父母生了一个又一个,历时长久最后才生下来的。
    姑,本意是指丈夫的母亲,在古代社会,媳妇称公婆曰舅姑。后来叫乱了,姑也指父亲的姐妹,《尔雅·释亲》曰,“妇称夫之母曰姑,父之姊妹亦曰姑”。再后来,叫得更乱了,姑也指丈夫的姐妹,甚至指一般的少女。比如,《新妇诗》中“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前“姑”指夫之母,后“姑”则指夫之妹。桐城方言“老姑子”中的“姑”,明显是指夫之妹。当外人来叫唤时,它就变成一般意义上的指称,也就是姑娘。
    麻烦一点的是,最小的儿子为什么叫“老窝子”呢?从逻辑上分析,有以下几种可能:
    1、窝,可以用作量词,比如生了一窝狗、一窝猪、一窝猫。依理,父母在生了好几窝人以后,便将最后生的这一窝叫做“老窝子”。可是,有两个问题没法解释:其一,“窝”作为量词,通常指一次生了很多个,而人一次通常只生一个的;其二,你不能保证这最后一窝就一定是个儿子,为什么不将最小的女儿称作“老窝子”呢?
    2、俗话说,“窗户再大不是门,女儿再多不是人”,是不是因为女儿要出嫁,顶不了一个房头,算不得一窝,才不将她们称作“老窝子”呢?可是,人毕竟不是畜牲,没有发现哪个地方将人的生育称作“生了一窝人”,从来都没有。
    3、或者,在过去多子女的年代,年长的儿子一个个分门别户单过了,最小的儿子往往居住在老屋里,所以称作“老窝子”?问题是,传统社会并不作兴分家单过,就算是分家,也不一定就非要跟小儿子过,就算跟小儿子过,也不一定非要居住在老屋里,各家各户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以上猜想忘记了一个根本点,那就是“老”表示小,不能将它与后面的“窝子”连在一起,任何出自“老窝”的附会都是不正确的。既然“老”表示小,依据逻辑推理,“窝子”只有指儿子,“老窝子”才能指小儿子。那么,为什么“窝子”一定是指儿子呢?实际上,“窝子”的本意是指“窝单”,即明清时期两淮盐商向官府请领的卖盐的专利证书。大家知道,过去盐商是很富的,这个“窝子”是个摇钱树。由此引申,父母善意地将儿子称作讨债鬼,儿子的身份,等于是手凭“窝子”,可以无条件或低成本地向父母索取。我们发现,由于“窝子”只在两淮地区使用,“老窝子”的方言也只在两淮地区流行。
    那么,为什么不称别的儿子为“大窝子”“二窝子”,只称小儿子为“老窝子”呢?这是因为,无论是小儿子还是小女儿,都是父母最为娇惯和疼爱的,他们依赖父母更多,属于重点强调。实际上,无论是老姑子还是老窝子,都是一种爱称,父母是不会计较子女的索取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