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非专业人士的经济观点 |
当我们到达一个企业的时候,我们首先接触到的,肯定是企业的接待人员或者是看门人。若是你在大型国营企业的门口溜达一会儿,门卫肯定会马上过来问,嗨,你是干什么的。虎着脸,好像天下所有人都欠他的。如果是在民营企业,接待小姐肯定会长的贼漂亮,就像一个企业的门脸儿,但是,她可能只会在接待台的后面用电脑玩空当接龙。对于外资企业,当您在犹豫不定的时候,接待人员或者是门卫会过来,问,Can I help you? 或者直接说一般人能够听得懂的,我有什么可以帮助您的吗?
我想看过之后,很多人可能会笑,但是笑过之后,是不是应当留下更多的思考呢?我们有没有意识到,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呢?
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必然是有核心价值观和核心文化的企业。上面的例子可以有所延伸,比如对一个人际关系复杂,充满了争斗的企业,新员工进入公司的时候,可能会被问,你是属于哪一派的,或者是你有什么样的背景等。相反,一个关系融洽的公司,管理开明的公司,新员工进入公司的时候,可能最新被问到的话,就是如果您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说。我想,这样会给公司的新员工形成两种截然相反的印象。前者或许会学的聪明一些,而后者,则可能对企业的价值观、文化氛围拥有更多的认同,进而会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企业是讲究市场竞争的,或许对于市场来说,是寸土必争的,但是对于企业本身的员工,应当包容一些。企业的员工才是企业所有决策的制定实施者。
企业需要面对市场的竞争,所以需要企业的内部也需要保持竞争性以维持企业的活力。国内现在的很多企业都实行末位淘汰制,但是,对末位淘汰制的采用,是不能够片面的,否则只能够给企业带来伤害,造成内耗加大,员工和部门之间相互拆台。首先,当然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有一套广泛理解并被认同的绩效考核体系,这样员工和部门才能够知道怎样才能做的更好,取得更好的效果。其次就是应当拥有一个和谐的氛围,GE对末位淘汰制的应用,就是在此基础上的。而对于被淘汰的人来说,GE也是给与他们同样的尊重,被淘汰只是说明他或她不适合于这一项工作,而不是否定他这个人。同时GE还会给与被淘汰者以一定的帮助,比如人力资源经理的测评、给被淘汰者一些职业规划上的建议等。这样被淘汰者也会认识到,与其大家都耽误,还不如放手做自己更喜欢的工作。
国内企业在采用一些管理制度的时候,不能够片面,而应当综合考虑这项制度适合的环境和人文背景,否则只会给企业的内部协作造成损害,进而影响企业的竞争力。最好企业的员工之间都能够相互问,Can I help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