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诗经•卫风•伯兮》

标签:
夏京春老师大学语文诗经文化作品赏析 |
分类: 大学语文 |
赏析《诗经•卫风•伯兮》
伯兮朅兮1,邦之桀兮2。伯也执殳3,为王前驱4。
自伯之东5,首如飞蓬6。岂无膏沐7?谁适为容8!
【注释】
1.
2.
3.
4.
5.
6.
7.
8.
9.
10.杲杲(gǎo):明亮的样子。
11.愿:思念。言:语助词,无实意。
12.疾:疼痛。
13.谖(xuān)草:即萱草,又名忘忧草,俗称黄花菜、金针菜。
14.树:种植、栽培。背:通“北”,指屋子北面。
15.痗(mèi):忧思成病。
【评析】
诗一开篇,我们就看到一个女子用自豪的口吻在夸赞她的丈夫。“伯兮朅兮,邦之桀兮。”她的丈夫在家里排行老大,长得雄健英武,又是国家的杰出人才。“伯也执殳,为王前驱。”当战争来临的时候,他的丈夫没有退缩,而是为了国家利益冲锋在前。妻子以丈夫为荣,这是社会赋予她的价值观。然而,战争是残酷的,它首先破坏了军人家庭的正常生活,将军人及其家属推向难以忍受的痛苦之中。“自伯之东,首如飞蓬。”自从丈夫出征,妻子在家就不再打扮自己了,任由头发零乱得像一蓬杂草。在古代,“女为悦己者容。”
古诗中写相思的诗很多,但思念从军的丈夫与一般的离别相思是不同的,其背后有着很深的忧惧。对于古代妇女来说,生活的全部内容、幸福的唯一来源就是家庭。家庭被破坏了,她们的人生也就被彻底破坏了。潘岳在《寡妇赋》里用本诗为典故,有云:“彼诗人之攸叹兮,徒愿言而心疼,荣华晔其始茂兮,良人忽已指背。”正是揭示了诗中未从正面写出,而又确实隐藏在字面之下的恐怕丈夫最终不能归来的忧惧。知道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第三、四两章所描写的女主人公的难以排遣的痛苦。她甚至甘愿自己头疼,使自己能够忘忧,从而摆脱孤独与恐惧。期待从军丈夫的归来是她生活中唯一有意义的内容,但日复一日的思念与失望已经使她忧思成疾,不堪重负了。
这是浸透在骨子里的相思,温润如玉,静默如月。一方面,为丈夫报效国家而自豪;另一方面,对爱情忠贞不移,在孤独与忧惧中苦苦地期待。由于本诗所涉及的那种社会背景在中国历史上是长期存在的,所以它的思想感情、意境及其表现手法对后世闺怨诗的创作有着深远影响。
【思考与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