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天性是爱学习的,所有婴孩都喜欢陌生的东西,任何陌生的物件都能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到了牙牙学语的时期,让他们背诵英文单词,唐诗宋词,总是能很快的记住,并且朗朗上口。。。可是为什么到了上学后后这种学习能力没有提升反而是下降了呢?
心理学家斯宾塞做了个很有趣的实验:
把一群孩子分为两组,让两组孩子从同一出发点跑向几公里外的教堂,对第一组孩子说:教堂现在正在举办婚礼,先跑过去能得到喜糖吃,对第二组孩子说:这是场比赛,如果他们输给了第一组,那么将会受到惩罚。
实验的结果是:第一组孩子大部分都很快的跑到了终点,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很开心和快乐,而第二组孩子中有的中途放弃了,有的落后了就不争取了,并且看到很多人和自己一样落后就也不惧怕惩罚了!
这个实验说明一个道理,快乐的做一件事情和不快乐的做一件事情的巨大区别!
反观我们的成长过程,孩子们就是因为进入了学校,学习变成了任务,变成了排名1、2、3的工具,当本是快乐的学习和一些惩罚等负性的词语连成一起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就变的逃避学习,厌学,考试焦虑。。。。。。
把学习变成不快乐的第二大杀手:就是偏见。
学海无涯苦作舟、女生天生就学不好数理化等、田径上亚洲人天生就比过非洲人等偏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记得以前做6s学习策略这个课题的时候,景山学校高二年级的一个女生,原来物理成绩非常差,而且她内心认为也是天生就学不好物理!
后来经过两个月的6s快乐学习法的训练,她培训最后一堂课说了句另外我至今印象深刻的话:老师,原来我以为我就是学不好物理,但是现在我发现,其实只是时间分配上和一些方法上存在这不足,物理学起来也是挺有意思的,我觉得原来物理比我高,现在我比物理高!
就像我们每个个体在不断的成长一样,任何国家的教育体制都是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的,怎样改变我国目前教材过于成人化、理论化,教师批评过多,表扬不足等问题,是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断的努力和学习来实现的。
如果我们每个师者都能以发现和促进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以孩子快乐的学习和成长为目标,不断给孩子和学习之间用快乐的词语做链接,当快乐的感觉在孩子脑中和学习变成为神经链接的话,那么我想我国的高校将会越来越多的进入世界百强大学,我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将不断的出现在世界的舞台上!
相关文章:
中科院心理所高效率学习指导师资格认证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