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家有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仔细想想,是否曾经期待他们能够自动自发的做某些事情,有时甚至想:「都这么大了,还不能为自己负责,真是伤脑筋!」而当孩子的行为、决定不符合期待时,你又忍不住这样想:「年纪还小,不懂的事多着呢!意见那么多……」
而你家那个青少年会不会有时对你说:「我又不是小孩,不要再管我了!」可是当他无法做决定,无法解决困扰时,又希望你能够帮忙拿主意、协助解决问题。
谈起青春期的孩子,父母总是一颗心沉甸甸的,想到的不外乎狂飙、叛逆、冲突等;对身处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来说,他们一样也不轻松,面对轻狂岁月,他们感受的是压力、苦闷、烦忧……。事实上,回顾人类发展史,「青春期」这个词汇、这个阶段、这个概念,在二十世纪前,可没人听说过呢!
过去,孩子长到生理成熟的年龄时,多半已经具备生活能力,例如男生可以下田耕种,女生会洗衣煮饭,因此也具备成为一个大人的条件。经过「成年礼」的仪式,以及见习的经验,孩子直接从「儿童」变成「大人」,既享有合法的权利,也有应尽的义务。
时代变迁,特别是最近一百年,可能因为营养充足、被照顾得较好的关系,孩子生理成熟的年龄越来越早,身高、体重快速增长,使青春期孩子的个子看起来就像大人一般。但是由于科技发达、信息暴增,社会越来越复杂,人们反而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充实独立生活所需要的技能与性格。换句话说,在现代社会里,孩子要有能力成家、立业还早得很呢!
于是,儿童与成年之间的过渡期被延长了,产生这样一个「不大不小、忽大忽小」的尴尬阶段。麻烦的是,如果父母认为孩子已经长大应该自负责任,以及涉世未深不能自己做决定的事情,和青少年觉得自己可以作主,以及希望父母亲引导、协助的事情,有太大出入,那么家里冲突不断、父母挫折困惑、青少年愤怒混乱的情况,也就不难想见了。
为了避免家庭落入无止无休的战争,不要在每次冲突产生时,才去争论孩子到底是长大了,或者年纪还小,以下几个小秘诀可以提供青少年的父母参考:
■管大事不管小事
其实,只要亲子关系和谐,青少年重要的价值观多半和父母最像。但青春期的孩子不再只是「某家的小女(男)孩」,他要成为一个完整独立的自己,因此一定会在生活细节,如生活习惯、休闲方式、服装仪容等,刻意和父母不同。懂得对这些小事不加干涉,甚至赞同、欣赏孩子的父母,不仅能化干戈为玉帛,还能赢得孩子的心;一旦面对大事,孩子也就比较愿意尊重父母的感受,接受规范了。
■争取孩子的共识
至于哪些是大事,哪些是小事,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了解青春期,确实体认除了生理的成熟,青少年还有自我认同、情绪人格,以及社会关系要去学习;知道法律为什么要规定拥有投票权、可以当兵、拥有信用卡,以及可以不经父母同意结婚等的年龄。经过这个探究之后,哪些是父母必须把关的大事,哪些是孩子可以作主的小事,就容易达成共识,定下合理规范。
■自我调整逐渐放手
长大不是一夕之间的事,唯有父母的关爱与陪伴,孩子才能够在青春期化险为夷。父母面对青春期的孩子,要学习调整自己,从无微不至的呵护,转变成欣赏,甚至享受孩子的成熟长大。期盼孩子成长,而孩子真的逐渐成熟了,这不就是为人父母最大的回报吗?
文/杨俐容